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东方虹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树,无疑也是我的人生嗜好。缘此,从文以来,便写了一系列关于树的文章。而所写之树,大都是年少时在故里看到的那些树,诸如柿树、杏树、樱桃树、核桃树等等。记得一位在报社工作的朋友问我,你怎么那么迷恋树啊,写起树来没完没了?
的确,我是比较迷恋树的。事实上我也没法不迷恋她啊!我说过的,在那名声远扬的秦岭深处,我至少生活了十七、八年。我的故里山高沟深林密,是国家林业重点保护区之一,那地方生长有上百种树,其中包括一些珍稀的树种;像与恐龙同时代的梭椤树,开粉白色的花儿,花为串状,其形独特,艳而芳香,花期竟会持续五十余天。当然,那绿色植物丛生的世界,给我了太多太多的记忆——关于树的故事。需要说明的事,我迷恋树,不仅仅因为树在夏天能为山民遮挡炎日,冬天能为山民提供取暖用的木炭。重要的是那些树曾救过父老乡亲的性命。现在回想起来,那应是四十年前的事儿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时正是共和国最困难时期“左”的路线、自然灾害,使乡亲们处在苦焦的日子里。那时候,地里的高粱死了,豆子蹦了,麦稻落了,包谷霉了,红薯孬了,家家户户都是米光面净。怎么办呢?只有去挖老鸦蒜,割红薯藤,拔芥芥菜,反正能吃就行。不过,能吃的野菜毕竟是有限啊!再怎么办呢?人们自然将寻找食物的目光扩展到树上:榆钱儿、软枣叶儿、香椿芽儿、槐树花儿、葛条根儿、白桦皮儿,管它什么能填饱肚子就成。真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那满山架岭的树,我的父老乡亲有该如何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是人们的口头禅,那意思是草木乃无情之物。看来这样的话该打住了!否则,谬论说多了,倒成了理所当然的真理。其实,草木之情甚至有过于人情。世上有无情的人,但林中皆为有情的树。草木作为大地生命的基础,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它通过光合作用滋养、呵护着芸芸众生,即便是“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但那残落的树叶也情系大地,谓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树为情物,造福于人类,这是人所共知之事。“古来名山僧占多”是说了名山的风水,其实,我们只要细作分析,那名山的风水还不是沾了树的光么?有诗为证:
斜阳边草色,深树里禽声
欲雨路为湿,出云山半青
诗好!这当然是诗人应景之作。我们不必嫉妒僧人,好山好景谁不爱呢?像我自己,差不多走遍了神州名山。我的故里商洛也是有些名气的,我在那里与树为伍了十余年,我看树树也看我,久而久之,在看树中看到了些许妙不可言的东西。树好比人,这是我对树的最大感受。我这么说是有些道理的。我们常说百人百性,而树呢?树也各有性情,我的祖父曾给我描述过树的性情,树的性情也和人一样,有温和的、有强劲的、有活泼的、有沉默的,除此,树也和人一样,有着生命的四季。人的生命四季是由童年而青年而中年而老年,树是由始而的淡绿、浅绿、灰绿,到继而的墨绿、油绿、葱绿;若是到了“一年一度秋风劲”时,树的颜色便由青黄、蛋黄,到而后的金黄、枯黄,直至落叶缤纷。由此可见,树和人都是沿着这样的生命轨迹发生着变化。于是,也便有... -->>
看树,无疑也是我的人生嗜好。缘此,从文以来,便写了一系列关于树的文章。而所写之树,大都是年少时在故里看到的那些树,诸如柿树、杏树、樱桃树、核桃树等等。记得一位在报社工作的朋友问我,你怎么那么迷恋树啊,写起树来没完没了?
的确,我是比较迷恋树的。事实上我也没法不迷恋她啊!我说过的,在那名声远扬的秦岭深处,我至少生活了十七、八年。我的故里山高沟深林密,是国家林业重点保护区之一,那地方生长有上百种树,其中包括一些珍稀的树种;像与恐龙同时代的梭椤树,开粉白色的花儿,花为串状,其形独特,艳而芳香,花期竟会持续五十余天。当然,那绿色植物丛生的世界,给我了太多太多的记忆——关于树的故事。需要说明的事,我迷恋树,不仅仅因为树在夏天能为山民遮挡炎日,冬天能为山民提供取暖用的木炭。重要的是那些树曾救过父老乡亲的性命。现在回想起来,那应是四十年前的事儿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时正是共和国最困难时期“左”的路线、自然灾害,使乡亲们处在苦焦的日子里。那时候,地里的高粱死了,豆子蹦了,麦稻落了,包谷霉了,红薯孬了,家家户户都是米光面净。怎么办呢?只有去挖老鸦蒜,割红薯藤,拔芥芥菜,反正能吃就行。不过,能吃的野菜毕竟是有限啊!再怎么办呢?人们自然将寻找食物的目光扩展到树上:榆钱儿、软枣叶儿、香椿芽儿、槐树花儿、葛条根儿、白桦皮儿,管它什么能填饱肚子就成。真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那满山架岭的树,我的父老乡亲有该如何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是人们的口头禅,那意思是草木乃无情之物。看来这样的话该打住了!否则,谬论说多了,倒成了理所当然的真理。其实,草木之情甚至有过于人情。世上有无情的人,但林中皆为有情的树。草木作为大地生命的基础,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它通过光合作用滋养、呵护着芸芸众生,即便是“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但那残落的树叶也情系大地,谓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树为情物,造福于人类,这是人所共知之事。“古来名山僧占多”是说了名山的风水,其实,我们只要细作分析,那名山的风水还不是沾了树的光么?有诗为证:
斜阳边草色,深树里禽声
欲雨路为湿,出云山半青
诗好!这当然是诗人应景之作。我们不必嫉妒僧人,好山好景谁不爱呢?像我自己,差不多走遍了神州名山。我的故里商洛也是有些名气的,我在那里与树为伍了十余年,我看树树也看我,久而久之,在看树中看到了些许妙不可言的东西。树好比人,这是我对树的最大感受。我这么说是有些道理的。我们常说百人百性,而树呢?树也各有性情,我的祖父曾给我描述过树的性情,树的性情也和人一样,有温和的、有强劲的、有活泼的、有沉默的,除此,树也和人一样,有着生命的四季。人的生命四季是由童年而青年而中年而老年,树是由始而的淡绿、浅绿、灰绿,到继而的墨绿、油绿、葱绿;若是到了“一年一度秋风劲”时,树的颜色便由青黄、蛋黄,到而后的金黄、枯黄,直至落叶缤纷。由此可见,树和人都是沿着这样的生命轨迹发生着变化。于是,也便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