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阿木兴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驶过国道,约莫十分钟车程,就到了这座沿海小镇。
下车,立刻有温暖湿润的海风扑面而来,好似热情的主人,围上远道而来的朋友,嘘寒问暖。海风温柔过凌厉的北方劲风,又清爽过黏腻的南方小清风,吹在脸上、身上,甚是舒服,真可谓小镇的“迎客风”
与海风寒暄后,我仔细打量了小镇。
眼前这条水泥路是几年前修的,路两旁,已建起一座座楼房。小镇小,人却不少,房子建得很密,很少人家有独立庭院,但人们还是喜欢在自家小楼前开辟一小块田,栽一两棵梧桐,摆几株盆栽,再种些蔬菜,芳草菲菲,引得蜂蝶流连其间。天气好的时候,摆个小凳坐在屋前,由于没有围墙阻隔,招呼一声,马路对面的人都可以听得到,就这样,隔着马路聊着天,一边做些活计,倒也惬意。不像北方农村,家家户户被围墙围得密不透风,有些人家甚至在围墙上插些碎玻璃碴,说是用来防小偷,不知究竟能不能防到,但那明晃晃的尖玻璃看起来很是刺眼。
与这条水泥路垂直和平行,各有一条马路,这三条路共同构成小镇的新区。新区的房子大多是砖混结构,两层、三层居多,也有四层的,外墙颜色多是瓦红和白色相间,样式大致相同,都是略带欧式风格的小别墅造型。这些房子,是小镇人们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凝聚了小镇人数不尽的汗水和心血。小镇的男人们为了谋生,常年出海打鱼或外出打工,他们肩上背负着整个家庭,拼命的赚钱,然后将所赚的钱全部带回家,用来盖房子。
房子是小镇男人们的骄傲。
若想真正了解小镇,还得到老区看看。
老区和新区的分界线是一条街,这条街也算小镇的一个集市,服装店、金铺、钟表铺、修车行大多汇集于此,水果摊、蔬菜摊、海鲜档也都席地而起,整日里热闹非凡。
走过闹市街,行过小木桥,路过一颗老榕树,经过一大片粉红花海,就看到老区了。
老区的房子大多存在了几十年,因为是石头砌的,因此,从外表看,倒也不显得破旧。推开红漆木门,里面是四合院的格局,正对着门的,一般都是家族的祠堂,祠堂正墙上挂有已故先辈们的画像,右边墙上贴着四方的红纸,纸上用毛笔字写着家族里新近结婚的子孙姓名,而左边墙上,刻着那些为修建祠堂出钱出力的子孙姓名。祠堂正中央摆一张紫红色方桌,桌上摆着贡品,香火不断。
分列祠堂两边的,是正屋,采光不够好,略显昏暗。除去祠堂和正屋,四合院剩下的空间就很局促了,只容得下一口井,几条长凳,也唯有这块空间,见得着太阳。阳光灿烂的午后,阿婆们最喜欢坐在院里的长凳上晒太阳,梳得整整齐齐的缕缕银丝在阳光里闪着光,红色衣服越发红得鲜亮,这也是小镇女人们的一个特色,年纪越长,越喜欢穿红色衣服。
走出四合院,就嗅到海的气息了。海就在这些四合院群落的后面,也可以说,这些四合院就建在海边上。
这里的海,称不上“大海”而是个海湾。
以前见过几次大海,那无垠无际、浩瀚奔腾的海水令人眩晕,在大海身旁,你只会感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而此刻站在海湾岸边,感觉却非常奇妙,看那蓝盈盈的海水,被盛在一个半圆的容器里,轻轻的荡阿,漾阿,漾得海和天都连起来了,连成一片蔚蓝,但就是漾不出上帝给它的家。也因如此,海湾和小镇俩个老朋友,就这么你靠着我,我依着你,安安静静的渡过了这么多年。
小镇的人们,感激海,尊敬海,也不断的向海索取,海里的鱼儿、水草、礁石,甚至连海边的沙子,都被运走卖钱。多亏这几年,政府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才保住眼前这一片细沙。
漫步沙滩,看海水轻击礁石,卷起千层浪,散作粒粒珠,复落回海中。偶有海鸥一两只,轻点海面,忽高忽低,忽疾忽缓,细看,竟在表演滑水绝技,如此灵动、如此洒脱,羡煞旁人。
到海边,自然要拾贝。小镇的人们对贝壳是司空见惯的。太过习惯,自然看不出美丽。但在我这个生长在大漠的外乡人眼里,贝壳却是大自然美到极至的赏赐。最喜欢那种色泽柔和、纹路清晰且长有斑点的小巧贝壳,就像蝴蝶翅膀的化石,凝成永恒。
大概是我夸张的行为引起了岸边人家的注意,低头拾贝时,有一位系着红头巾的阿婆走来,笑眯眯的望着我说了一句,同行人翻译给我听:阿婆问你要不要坐她家的小船,在海上游一圈?
“太棒了!好啊!好啊!”我兴奋得像个孩子。乘坐渔家小舟,在真正的海上游览,应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吧!
随阿婆走上小镇的码头,一只木船已停靠在那里,一位和阿婆年纪相仿的阿公坐在船上,看我们走来,招呼我们上船。直至船开动,我才发现,原来有两点误会:第一,船是电动的,并非我所想象中划浆的那种木舟;第二,乘老人家的船是要付钱的,二十元游一圈。呵,木舟和渔人,也都市场化运作了。
木船徐徐启动,马达在船尾嗒嗒的响着,海水跟在船后欢快的翻滚,我忍不住伸手去触摸一下海,像个孩子,突然见到自己崇拜已久的偶像,偷偷的摸一下对方的衣袖,又害羞的缩回去,生怕被发现。是阿!一个孩子,跟自己的偶像零距离接触,怎会不紧张?
也许是光顾着紧张和兴奋了,竟没心思细细品味那海天一色的美景,以致现在回忆起来,脑袋空空,甚为懊恼。
驶过国道,约莫十分钟车程,就到了这座沿海小镇。
下车,立刻有温暖湿润的海风扑面而来,好似热情的主人,围上远道而来的朋友,嘘寒问暖。海风温柔过凌厉的北方劲风,又清爽过黏腻的南方小清风,吹在脸上、身上,甚是舒服,真可谓小镇的“迎客风”
与海风寒暄后,我仔细打量了小镇。
眼前这条水泥路是几年前修的,路两旁,已建起一座座楼房。小镇小,人却不少,房子建得很密,很少人家有独立庭院,但人们还是喜欢在自家小楼前开辟一小块田,栽一两棵梧桐,摆几株盆栽,再种些蔬菜,芳草菲菲,引得蜂蝶流连其间。天气好的时候,摆个小凳坐在屋前,由于没有围墙阻隔,招呼一声,马路对面的人都可以听得到,就这样,隔着马路聊着天,一边做些活计,倒也惬意。不像北方农村,家家户户被围墙围得密不透风,有些人家甚至在围墙上插些碎玻璃碴,说是用来防小偷,不知究竟能不能防到,但那明晃晃的尖玻璃看起来很是刺眼。
与这条水泥路垂直和平行,各有一条马路,这三条路共同构成小镇的新区。新区的房子大多是砖混结构,两层、三层居多,也有四层的,外墙颜色多是瓦红和白色相间,样式大致相同,都是略带欧式风格的小别墅造型。这些房子,是小镇人们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凝聚了小镇人数不尽的汗水和心血。小镇的男人们为了谋生,常年出海打鱼或外出打工,他们肩上背负着整个家庭,拼命的赚钱,然后将所赚的钱全部带回家,用来盖房子。
房子是小镇男人们的骄傲。
若想真正了解小镇,还得到老区看看。
老区和新区的分界线是一条街,这条街也算小镇的一个集市,服装店、金铺、钟表铺、修车行大多汇集于此,水果摊、蔬菜摊、海鲜档也都席地而起,整日里热闹非凡。
走过闹市街,行过小木桥,路过一颗老榕树,经过一大片粉红花海,就看到老区了。
老区的房子大多存在了几十年,因为是石头砌的,因此,从外表看,倒也不显得破旧。推开红漆木门,里面是四合院的格局,正对着门的,一般都是家族的祠堂,祠堂正墙上挂有已故先辈们的画像,右边墙上贴着四方的红纸,纸上用毛笔字写着家族里新近结婚的子孙姓名,而左边墙上,刻着那些为修建祠堂出钱出力的子孙姓名。祠堂正中央摆一张紫红色方桌,桌上摆着贡品,香火不断。
分列祠堂两边的,是正屋,采光不够好,略显昏暗。除去祠堂和正屋,四合院剩下的空间就很局促了,只容得下一口井,几条长凳,也唯有这块空间,见得着太阳。阳光灿烂的午后,阿婆们最喜欢坐在院里的长凳上晒太阳,梳得整整齐齐的缕缕银丝在阳光里闪着光,红色衣服越发红得鲜亮,这也是小镇女人们的一个特色,年纪越长,越喜欢穿红色衣服。
走出四合院,就嗅到海的气息了。海就在这些四合院群落的后面,也可以说,这些四合院就建在海边上。
这里的海,称不上“大海”而是个海湾。
以前见过几次大海,那无垠无际、浩瀚奔腾的海水令人眩晕,在大海身旁,你只会感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而此刻站在海湾岸边,感觉却非常奇妙,看那蓝盈盈的海水,被盛在一个半圆的容器里,轻轻的荡阿,漾阿,漾得海和天都连起来了,连成一片蔚蓝,但就是漾不出上帝给它的家。也因如此,海湾和小镇俩个老朋友,就这么你靠着我,我依着你,安安静静的渡过了这么多年。
小镇的人们,感激海,尊敬海,也不断的向海索取,海里的鱼儿、水草、礁石,甚至连海边的沙子,都被运走卖钱。多亏这几年,政府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才保住眼前这一片细沙。
漫步沙滩,看海水轻击礁石,卷起千层浪,散作粒粒珠,复落回海中。偶有海鸥一两只,轻点海面,忽高忽低,忽疾忽缓,细看,竟在表演滑水绝技,如此灵动、如此洒脱,羡煞旁人。
到海边,自然要拾贝。小镇的人们对贝壳是司空见惯的。太过习惯,自然看不出美丽。但在我这个生长在大漠的外乡人眼里,贝壳却是大自然美到极至的赏赐。最喜欢那种色泽柔和、纹路清晰且长有斑点的小巧贝壳,就像蝴蝶翅膀的化石,凝成永恒。
大概是我夸张的行为引起了岸边人家的注意,低头拾贝时,有一位系着红头巾的阿婆走来,笑眯眯的望着我说了一句,同行人翻译给我听:阿婆问你要不要坐她家的小船,在海上游一圈?
“太棒了!好啊!好啊!”我兴奋得像个孩子。乘坐渔家小舟,在真正的海上游览,应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吧!
随阿婆走上小镇的码头,一只木船已停靠在那里,一位和阿婆年纪相仿的阿公坐在船上,看我们走来,招呼我们上船。直至船开动,我才发现,原来有两点误会:第一,船是电动的,并非我所想象中划浆的那种木舟;第二,乘老人家的船是要付钱的,二十元游一圈。呵,木舟和渔人,也都市场化运作了。
木船徐徐启动,马达在船尾嗒嗒的响着,海水跟在船后欢快的翻滚,我忍不住伸手去触摸一下海,像个孩子,突然见到自己崇拜已久的偶像,偷偷的摸一下对方的衣袖,又害羞的缩回去,生怕被发现。是阿!一个孩子,跟自己的偶像零距离接触,怎会不紧张?
也许是光顾着紧张和兴奋了,竟没心思细细品味那海天一色的美景,以致现在回忆起来,脑袋空空,甚为懊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