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百媚千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另一方面,如果女孩看到这个案例非常愤怒,觉得天下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也没有必要。我们有时候会低估了男人,我们觉得自己是第二性,被压迫,被掠夺,被不公平对待,男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在被允许性放纵的时候,不是被苛责更多的资本,金钱,地位,性能力?男人也不容易,中国女性的解放之所以由男人发端,正是因为男女本一体,只能求和谐而不能对立。我们不妨换一种眼光看男人,他们也有温柔的一面,一个内心柔软的男人,不会那样专横自私,我们有充分的机会去找40%的开明男子,或者另外40%可以讲理、沟通的男子,至于14%的夫权殉道者,像鲁迅说得那样,连眼珠都不转过去。

    要知道,如今性别比失调,多出来的几百上千万都是男人,只要我们高标准严要求,最后茕茕孑立的不就是那14%?

    我实在花了太多的篇幅反驳策划中的观点,最后归纳起来,这个策划最大的失败就在于,对当今的社会思潮缺少必要的了解,对案例的选择过于轻率,忽略现实问题,断章取义,导致最后得出一个单薄的编辑部观点:“如果你希望他的第一次是你的,那么,你也坚守吧,用纯洁等待纯洁。”

    试问,两个人还没有相遇,便许诺为对方守身,难道不是一张空头支票?纯洁不纯洁,又怎么靠是否有过性行为来定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对己都是宽容;己所不欲,欲施于人先施于己,则是作茧自缚。

    说到这里,另外的疑问又冒出来,驳斥了种种要求女孩“守身如玉”的观点,我是否在提倡性开放?我想不是,非此即彼从来就不是理性的思考方式,反对贞操也并不简单等于支持滥交。

    先说为什么反对贞操,很简单,我全盘接受台湾学者何春蕤的观点。在一个看重贞操的文化里,一部分人热烈拥抱贞操观念,无形中,他们是在让那些贞操已经失去或者受到伤害的人处境雪上加霜。极端的例子,一个受到性侵害的女孩迫于贞操观念的压迫,很可能不敢报警,觉得自己被毁了,从此破罐子破摔。而普遍的情况是,明明对性有天然的需求,却不敢求得满足,最好的年华过去了才后悔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事实上,守身如玉并不代表高贵、干净,发生过性行为也不是低贱、肮脏。反对贞操,对个人而言,是给予他自我选择的权力,拿走他滥定标准指责别人的权力,有益无害。

    因此,年轻女孩究竟要不要性,我的看法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我们有享受性的权利;第二,我们有保护自己的义务;第三,这两者之间常常产生矛盾,我们需要去平衡。

    尼采说,性是上帝给予人类唯一的不需要付出就可以得到的快乐。这句话有道理,但只对了一半,不排除转译的问题。如果pay是付出金钱,性确实可以不付钱而给人快乐,如果pay是付出精力,那么恰恰相反,每个人都不可能天生就懂得性的奥秘,我们或多或少都要付出精力去学习,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的权力、义务进行平衡的过程。

    对年轻女孩而言,你至少需要知道怎样避孕,哪一种方法又适合自己,如果性行为并不经常发生,安全期和安全套结合起来应该是最好的方法。你还需要知道如何避免感染生殖系统炎症和性传播疾病,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内衣外衣分开洗,性行为中最好使用安全套。最重要的,你必须充分了解和信赖即将和你躺在一起的那个人,他是否真心,是否在意你的感觉,在你说停的时候,他能够控制自己停下来?而在此之前,也许你的性观念还需要一些改观,比如认识到,性是正常的,快乐的,不是脏的,学会接纳自己,以平常心看待这件事,学习一些性技巧也会有益处。

    另外,你还可以了解一些数据。杜蕾斯全球调查报告显示,世界人口初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18岁,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大于21。中国性学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如今的青少年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并不比他们的长辈们早,都在21岁以后,大于法定婚龄。此外,中国18-64岁的成年人中,性传播疾病(淋病和衣原体,不包括滴虫)的感染率是2。3%。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的事实,其一是中国已经进入艾滋病快速流行的时期,全世界的经验都表明,100%使用安全套,是阻断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其二,中国所有女性中做过人流者占35%,20-24岁年龄段这个数字是47。1%

    罗列这些数据不为证明,只是事实,造成这些事实的原因很多,仅从道德上评判远远不够。关键是,重新回到“守身如玉”的问题上来,如果这里“玉”指的是“洁白,干净”提倡这些就很无聊,但是,如果“守身如玉”指暂时不发生性行为,将性体验推迟,而用这些时间学习有关的知识,对尚未准备好的女孩来说,我觉得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说到底,守身如玉并不是为了谁,和这个时代迷不迷失也没有关系,性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驾驭快乐需要能力,而能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轻易获得。

    因此,我说,性或者不性,通行证不是婚姻,不是年龄,不是性别,而是内心的储备和把握。

    文中未特别说明的数据均出自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一书,潘绥铭等著。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