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白馬非马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序:中国诗歌在二十世纪末期的低迷有目共睹。市场的丧失,读者的唾弃,使诗歌成为小家子玩的弱智游戏,赝品充斥着这个日渐猥琐的队伍。
与此相反,诗歌越萧条,人事越热闹,没有作品有旗帜,没有灵魂有活动,小圈子的画地为牢、暗中勾结,既得利益群体在梦想中瓜分了诗坛,也瓜分了文学史。
这些权利下寄生的病毒,利用诗歌的名义或榨取着可怜的商业价值、或谋取婊子的贞节牌坊、或成就他们恶棍的名声。他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制定规矩、游刃有余。
诗歌不复诗歌,从上到下,俨然一个帮会,上上下下奔波的到处是恶棍、名利客和权术家。诗人已经在这些忙于排座次掘祖宗墓地的人群中绝迹。
现在谁还能在诗刊、星星等刊物上读到震撼心灵、活力四射的佳作?到处悬浮着如同嚼蜡的僵尸般的文字,屡入编辑的法眼。无他,对一个个体制下机械的躯壳,这些感官近视者关心的永远是三尺之内的物质利益。
如果没有网络的兴起,诗歌的没落只是时间问题。权利独裁下的艺术,从古到今,都是指望木乃伊复活的一场旧梦。
如果没有网络的兴起,很多真正诗人的声音就会被大量纸媒的噪音淹没,就会被那些站在高位上的人指着诗人的尸体,说:看吧,这个时代的诗歌,谁主沉浮?
网络诗人的历史使命
网络脱离了传统生活的“配给”而转向更多地询问内心需求。人与人的交流,基于内心的原则而不是社会的制度,基于喜欢而不是应酬。在看似向外的寻找中,暗藏的是向内寻找自己的过程。灵魂的敞开状态,更有益于改善和修补人和人的良好关系,更本质,省却了传统生活里的面具和敷衍。
针对网络的研究还没有正式开始,而这个课题,具备了这个时代核心的价值。这是一场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革命,限于篇幅,我将不在此赘述。
“有效回避”作为网络有趣的现象,成功地为诗人省却了许多无谓的应酬和纷争而潜心于思考。特别是面对小圈子化的互相吹捧,阵营之间无聊的骂街“有效回避”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隐形人”只要你愿意,没有人知道你的在场;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享受免费直击和研究扭曲的灵魂以及人生百态的机会。
网络,使真正意义上诗人的复活成为可能,使“诗人”的本源象征在这个世风日下的时代还原他应有操守的愿望有望实现。
网络,是灵魂与灵魂直达的快车,是意志与意志之间最大程度减少磨擦而直抵愉悦这一人性本质的有效工具。在交流中,认知脱离了肉身的桎梏和利益俗器的束缚,精神摆脱了声色香味触法的相状歧义而进入凝神状态,让几千年来只闻其意不见其形心灵相悦的传说成为现实,让功利制造的公共场所的人性污染程度减少到最小化。
一直以来,真正的诗人被排斥于边缘而被冷遇。主流被传统媒体把持,诗歌界被恶俗败坏、被人民误读。而时至二十一世纪,不管人们承认与否,世界发生了重大改观,网络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传统的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的挑战。无论从意识形态或具象的话语,网络改变着越来越多人的思维方式。通讯交通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成为一个村庄,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尤其是新一代青年的大量涌入,网络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更多的人把网络世界当成自己更值得期待和信任的真正需要的生活状态。许多天才诞生于网络,许多新的观点和思想,最大程度地以原生姿态通过网媒传播。
“网络人”的发展壮大,催生了一个更纯粹和人性的网络王国,而网络诗人应运而生,他们将以捍卫国土不受俗世既定病毒侵蚀、讴歌自由和灵性的身份,融入到这个国度的建设和治理上。这个灵魂的桃花源,不能再一次把诗歌作为砝码,成为肮脏的交易的场所;不能将最后的净土拱手相让于这些肆虐的黑手。
到了应该确立“网络诗人”这一崇高身份的时候了。“网络诗人”是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人”堕落和贬值的反思和拨乱反正,是伪诗人泛滥疯狂行为的阻击手和终结者,是对“诗人”得以复原的天赐良机,是当下诗歌窘境的救赎者,是中国诗歌界的一次救亡和复兴运动。
网络诗人以其更加纯粹、游离和接近内在敞开而成就诗人的桂冠和荣誉,他的价值在数十年后,将得以凸现和确立其无可争议的地位。而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提出并建设这个充满魅力的词,清理并捍卫这个充满危险的词,惟有如此,复兴诗歌的伟业才可能发扬光大。 殖民话语
美国文学评论家萨义德在东方学这样写道:“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教授、殖民、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的一种机制:简言之,将东方学视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爱w萨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1999年版)。
“西方尤其是美国眼下流行的东方学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样一种冲动和目的:不仅对东方进行描述,而且要控制它,并在某些领域要与之对抗。”(朱威烈语)。
“文化殖民”是新的殖民主义的卷土重来:不是直接从肉体上消灭,而是从文化上精神上取代和统治。
从网络时代初始,自我标榜的民间诗人们早早在网络设立据点,开始了网络的圈地运动,这些伪民间派很早就看好网络,企图利用他们在官方纸媒上谋取的虚名和网络草创期的混乱浑水摸鱼。为什么伊沙、徐江等名利徒对清水衙门般的网络格外热衷?无非出自某种不可告人的“战略”目的:他们是于坚安排在网络的两员大将,志在必得。一时间,各个流派、各个诗歌纸媒纷纷在网络里安营扎寨,招兵买马,网络正成为一块被各种势力争夺的大蛋糕。
目前的网络,诗歌被大量的伪诗充斥,被口水淹没,被野心家把持,被打着民间旗帜的于坚、韩东等的黑手操持着,企图把网络作为他们的文化殖民地,把自由的网络成为他们强奸民意的个人的庄园,重新踏上纸媒的覆辙。一场争夺网媒话语权的战争开始了,革命和反革命、操纵和反操纵、颠覆和反颠覆、民... -->>
小序:中国诗歌在二十世纪末期的低迷有目共睹。市场的丧失,读者的唾弃,使诗歌成为小家子玩的弱智游戏,赝品充斥着这个日渐猥琐的队伍。
与此相反,诗歌越萧条,人事越热闹,没有作品有旗帜,没有灵魂有活动,小圈子的画地为牢、暗中勾结,既得利益群体在梦想中瓜分了诗坛,也瓜分了文学史。
这些权利下寄生的病毒,利用诗歌的名义或榨取着可怜的商业价值、或谋取婊子的贞节牌坊、或成就他们恶棍的名声。他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制定规矩、游刃有余。
诗歌不复诗歌,从上到下,俨然一个帮会,上上下下奔波的到处是恶棍、名利客和权术家。诗人已经在这些忙于排座次掘祖宗墓地的人群中绝迹。
现在谁还能在诗刊、星星等刊物上读到震撼心灵、活力四射的佳作?到处悬浮着如同嚼蜡的僵尸般的文字,屡入编辑的法眼。无他,对一个个体制下机械的躯壳,这些感官近视者关心的永远是三尺之内的物质利益。
如果没有网络的兴起,诗歌的没落只是时间问题。权利独裁下的艺术,从古到今,都是指望木乃伊复活的一场旧梦。
如果没有网络的兴起,很多真正诗人的声音就会被大量纸媒的噪音淹没,就会被那些站在高位上的人指着诗人的尸体,说:看吧,这个时代的诗歌,谁主沉浮?
网络诗人的历史使命
网络脱离了传统生活的“配给”而转向更多地询问内心需求。人与人的交流,基于内心的原则而不是社会的制度,基于喜欢而不是应酬。在看似向外的寻找中,暗藏的是向内寻找自己的过程。灵魂的敞开状态,更有益于改善和修补人和人的良好关系,更本质,省却了传统生活里的面具和敷衍。
针对网络的研究还没有正式开始,而这个课题,具备了这个时代核心的价值。这是一场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革命,限于篇幅,我将不在此赘述。
“有效回避”作为网络有趣的现象,成功地为诗人省却了许多无谓的应酬和纷争而潜心于思考。特别是面对小圈子化的互相吹捧,阵营之间无聊的骂街“有效回避”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隐形人”只要你愿意,没有人知道你的在场;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享受免费直击和研究扭曲的灵魂以及人生百态的机会。
网络,使真正意义上诗人的复活成为可能,使“诗人”的本源象征在这个世风日下的时代还原他应有操守的愿望有望实现。
网络,是灵魂与灵魂直达的快车,是意志与意志之间最大程度减少磨擦而直抵愉悦这一人性本质的有效工具。在交流中,认知脱离了肉身的桎梏和利益俗器的束缚,精神摆脱了声色香味触法的相状歧义而进入凝神状态,让几千年来只闻其意不见其形心灵相悦的传说成为现实,让功利制造的公共场所的人性污染程度减少到最小化。
一直以来,真正的诗人被排斥于边缘而被冷遇。主流被传统媒体把持,诗歌界被恶俗败坏、被人民误读。而时至二十一世纪,不管人们承认与否,世界发生了重大改观,网络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传统的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的挑战。无论从意识形态或具象的话语,网络改变着越来越多人的思维方式。通讯交通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成为一个村庄,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尤其是新一代青年的大量涌入,网络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更多的人把网络世界当成自己更值得期待和信任的真正需要的生活状态。许多天才诞生于网络,许多新的观点和思想,最大程度地以原生姿态通过网媒传播。
“网络人”的发展壮大,催生了一个更纯粹和人性的网络王国,而网络诗人应运而生,他们将以捍卫国土不受俗世既定病毒侵蚀、讴歌自由和灵性的身份,融入到这个国度的建设和治理上。这个灵魂的桃花源,不能再一次把诗歌作为砝码,成为肮脏的交易的场所;不能将最后的净土拱手相让于这些肆虐的黑手。
到了应该确立“网络诗人”这一崇高身份的时候了。“网络诗人”是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人”堕落和贬值的反思和拨乱反正,是伪诗人泛滥疯狂行为的阻击手和终结者,是对“诗人”得以复原的天赐良机,是当下诗歌窘境的救赎者,是中国诗歌界的一次救亡和复兴运动。
网络诗人以其更加纯粹、游离和接近内在敞开而成就诗人的桂冠和荣誉,他的价值在数十年后,将得以凸现和确立其无可争议的地位。而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提出并建设这个充满魅力的词,清理并捍卫这个充满危险的词,惟有如此,复兴诗歌的伟业才可能发扬光大。 殖民话语
美国文学评论家萨义德在东方学这样写道:“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教授、殖民、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的一种机制:简言之,将东方学视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爱w萨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1999年版)。
“西方尤其是美国眼下流行的东方学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样一种冲动和目的:不仅对东方进行描述,而且要控制它,并在某些领域要与之对抗。”(朱威烈语)。
“文化殖民”是新的殖民主义的卷土重来:不是直接从肉体上消灭,而是从文化上精神上取代和统治。
从网络时代初始,自我标榜的民间诗人们早早在网络设立据点,开始了网络的圈地运动,这些伪民间派很早就看好网络,企图利用他们在官方纸媒上谋取的虚名和网络草创期的混乱浑水摸鱼。为什么伊沙、徐江等名利徒对清水衙门般的网络格外热衷?无非出自某种不可告人的“战略”目的:他们是于坚安排在网络的两员大将,志在必得。一时间,各个流派、各个诗歌纸媒纷纷在网络里安营扎寨,招兵买马,网络正成为一块被各种势力争夺的大蛋糕。
目前的网络,诗歌被大量的伪诗充斥,被口水淹没,被野心家把持,被打着民间旗帜的于坚、韩东等的黑手操持着,企图把网络作为他们的文化殖民地,把自由的网络成为他们强奸民意的个人的庄园,重新踏上纸媒的覆辙。一场争夺网媒话语权的战争开始了,革命和反革命、操纵和反操纵、颠覆和反颠覆、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