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兵工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机遇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上等兵李晓斌正面临着这样一个机遇。
李晓斌是第二年度兵了,他象所有的第二年度兵一样,面临着走与留的问题。
自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兵役制度改为二年以后,选取士官对每一个从农村入伍的战士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对于象李晓斌这样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兵来说,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想留队的念头象小树苗一样,在他的心中深深地扎下根了。这个念头愈来愈强烈,这几天,这个念头正在一直折磨着他。
在走与留的问题上,他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组织的安排。但从他内心深处来说,还是想留下来的。他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火热的军营生活,舍不得和他朝夕相处了两年的坦克。他知道,几天不摸摸那铁骑,手心都会发痒,柑觳簧涎盗烦。墒裁炊蓟嵝牟辉谘桑坏匠o啻Φ恼接眩峋醯眯睦锟盏吹吹摹?
他原以为,赁自己过硬的军事素质、管理能力和在连队的威信,留队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可连队曾搞过调查摸底,据说第二年度的32名战士中就有一半想留队,据老兵们说,最多只能留三至四人。他算了一下,仅连队的关系户就有七人,他要想留队看来是很困难的。为此,他很是烦恼。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一件事一直折磨得他常常 是夜不能寐。
也许进反来复去的折腾累了。这会儿,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家乡的情景象电影一样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一会儿,是母亲瘦小的身躯扛着一大捆柴在那弯弯的山路上步履艰难地行走着;一会儿是在田地里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为瘫痪在床的父亲擦洗身子;一会儿是破旧的房屋在连绵的秋雨中象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一样,忍受不了寒冷而浑身发抖
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象那大海上的波涛一样翻来复去,一直搅得他的脑子中乱哄哄的。
李晓斌总是感叹自己的运气不好。正在他上高三的时候,父亲突然患病瘫痪在床了,家中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瘦弱的肩上,做为家中长子,他不忍心看着生活的重担过早的使母亲变得苍老。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认为当兵是一条再好不过的路了,既可以为母亲减轻负担,又可以实现他从小就有的当兵梦,而且听人说,在部队还可以考军校。他相信凭自己现在的文化水平,要考军校是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他在没有告诉母亲的情况下毅然报名参军了。
做为校蓝球队员的他,身体是相当棒的,所以一切都很顺利。他不费一枪一弹就全部通过了所有的关口,当他把入伍通知书拿给母亲看时,母亲吃惊地看着他,愣了半天,才喃喃地问到“你是不是早就想好了?”
他轻轻地点点头。了解他的母亲,一句话也没有说,便开始为他准备行装。他就这样来到了部队。
一晃两年就过去了。要不是他超龄的话,他现在早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所军校里的学员了。
窗外,一轮弯月早就移向西天,李晓斌还在床上翻来复去地折腾着,他早已记不清在床上翻来复去地折腾了多少次,就是睡不着。
夜深人静后,偶尔的响动声特别的响亮。指导员徐小波查哨回来时,被从一楼宿舍里传来的的床板的咯吱声给吸引住了。
这个声音从他查哨走时就断断续续地在一排的宿舍里不时的传出来,他当时也并没有在意,可当他半小时后从车炮场查哨回来时,这样的声音还在不时的传出来,令细心的他感觉到,一定是那个战士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了。做为指导员,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这件事可不能马糊,老兵马上就复员了,也是人心最不安稳的时候。
他看了一下表,已是凌晨一点二十分了。他怕打搅其他战士休息,就站在楼道,仔细的听了一会儿。他顺着那声音传来的方向,找到了声源发出的位置,是从一排宿舍东北角那张床的下铺发出的。那是李晓斌的床,细心的指导员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回到宿舍后,李晓斌的影子老是在徐小波的眼前晃来晃去,搅得他也没有了睡意。他一直在想,李晓斌这个战士怎么说呢,当战士是个好兵,当干部绝对是个好干部,遗憾的是他超龄了,要不今年准能考上军校。当初,在文化补习队每次考试中,李晓斌总是前一、二名。当李晓斌因为年龄原因而被刷下来后,干部股长还曾专门到师干部科为他找过管招生的李干事,但在年龄这个死扛扛面前,管招生的李干事也是无能为力。李干事和干部股长也都为这样一名优秀的战士因为年龄原因而失去一次上学的机会感到婉惜。从部队建设的长远来看,这样优秀的战士应当留下来,他们会成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他和连长也都有想把他留下来的意思,但从连长摸底的情况来看,想要留队的战士比较多,走与留的矛盾比较突出。况且连长的关系户也比较多,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五个战士有人已跟他打过了招呼。
现在的战士可不敢不小看,有些战士的社会背景是相当大的,有些人事上的变动,就连队干部还不知道的时候,早已有小道小消息从战士中传了出来。在走与留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上,连队的干部也深深地感到工作不好做。
连队干部是一线的带兵人,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深深地影响着战士们。在关系战士切身利益时,不能为战士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的话,就会在战士中失去了带兵的应有的威信,会在无形中拉大了与战士之间的距离。
徐小波感到,现在的兵并不象别人说的那么难带。记得自己从政治处下连队当指导员时,政治处的王主任还曾找他谈过话,怕他这个学生兵带不好兵,把自己多年的带兵经验给他传授了整整一个下午。通过这多半年的实践看,兵并不象别人说的那么难带。干部要求战士做到的,干部首先要做到,如果干部做不到,战士就会有看法,一次两次,时间一长,就会慢慢地在战士中失去威信。有的干部虽然喊着跟我来,看我的,但并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战士就不卖你的帐,说话就没有号召力。现在的战士并不象过去那个年代的战士了,干部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战士,在连队干部要求他们的同时,战士们也会用他们自己的标准来对连队的干部提出他们自己的要求和校准。特别是在事关战士切身利益时,干部能否做到公平、公正,能否为战士成长进步创造机会,是战士衡量一个干部的重要标准。只要能做到公平、公正,既使有的战士失去机会,同样也会心服口服的,这并不影响干部在战士心目中的威信,思想工作也就好做。有的干部就是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在战士中缺乏号召力,思想工作也就不好做。尽管战士们不说,并不是他们没有想法,只是他们不想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诉一个他们不信任的人。当战士不想把心中的想法告诉干部的时候,就说了这个干部已失去了战士的信任,之间的距离也会拉大。
有这么多的战士想留队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战士们都愿意为国防事业献身,说明了连队还有让战士们值得留恋的地方。尽管走与留的矛盾比较突出,但徐小波仍然感到很高兴。他想自己在这件事上一定会做得让战士们满意的,他对自己很有信心。象李晓斌这样各方面条件比较过硬的战士一定要留下来,明天得找他好好的谈谈。这样想着想着,徐小波便在不知不觉中睡了过去。
后来的事实证明,事情并不象徐小波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二天连队在塑料大棚菜地干活时,徐小波装做不经意的样子,来到一排干活的地方。李晓斌正挥动铁锨,用一幅不要命的架势渲泄着心中的某种情绪。
徐小波来到李晓斌的身边,用手按住他正在挥舞的胳膊,轻轻地说到:“休息会儿,让我来。”
李晓斌抬起低着的头,看到指导员一双注视着自己的眼睛,极不自然的躲开了指导员的目光,他怕指导员窥视到自己的心思。他早就领教过指导员的那一双锐利的眼睛了,只要在指导员这双眼睛的注视下,自己的心思就会一览无余地暴露给指导员了。他知道自己眼中的那红红的血丝已向指导员传达了某种信息,不好意思的用手捞着头,说了一句昨晚没有睡好后,再也没有了下言。不知道他说这句话是想向指导员解释,还是想为自己辩解。见指导员没有反应,心中忐忑不安地看着指导员,直到别人换下指导员时,他才把目光从指导员的身上移开。
指导员用手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才对站在一边不知所措的他说:“家里还好吗?”
李晓斌不知道指导员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只好照实回答:“还好。”
“是吗?”
“是的。”
“那就好。”
李晓斌轻轻地咽了一声,指导员再也没有说什么,就又到别处去了。同班战友望着指导离去背影,对他说,指导员找你好象有什么事,是不是?其实他也感觉到,见战友们这样问,他故意装做不知道,说不会吧,指导员找我能有什么事呀。战友们提醒到,听说今年选取士官比较难呀,好多人都在找人了,你也不活动活动。他也知道战友们也是为了他好,可他总觉得指导员平时那么正直,在这件事上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吧。心里虽然这样想,但他总觉得不够踏实。
吃过中午饭。李晓斌从饭堂出来,和战友们正往宿舍走,经过指导员宿舍时,他被指导员叫住了。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站在指导员宿舍门口,心中怯怯的。
“报告。”他象没有吃饭似的,有气无力地喊了一声。
“进来。”
他象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等着挨老师批评一样,一进指导员宿舍,便很自觉地站在了门后,一幅等着挨训的样子。
指导员被他的这幅样子给惹得扑哧一声笑了。指着办公桌上的一张汇款单对他说:“李晓斌,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呀!”
他还以为指导员和他开玩笑,当他从桌子上拿起汇款单时,才发现就是自己的。没错,是那个在广东打工的同学寄来的。
当李晓斌看到汇款单雪花般的纷纷飘进团大门口的收发室时,原有的那点信心被彻底的给摧毁了,因为他知道那些钱是用来干什么的。
环境往往能改变人的一切,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李晓斌也难免能脱俗。他也希望家中能给他寄些钱过来,他知道现在办事可难了,今年走留矛盾又比较突出,要想留队,看来不花点钱是不行了。可一想到家中的情况,他觉得自己也就只能这样想想而矣,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人在绝望的时候,就象一个溺水者,连一根稻草都会看做是救命的希望,会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一个在广东打工的同学写信说了,没想他还真把这当成了一回事,寄了5000元过。
他手里拿着汇款单,高兴得直想笑,要不是在指导员宿舍里,他早就蹦起来了。他这一高兴,竟忘了指导员的问话。
“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呀?”指导员见他没有回答,就又问了一遍。
“我。。我要用”
“干什么?”
&n... -->>
机遇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上等兵李晓斌正面临着这样一个机遇。
李晓斌是第二年度兵了,他象所有的第二年度兵一样,面临着走与留的问题。
自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兵役制度改为二年以后,选取士官对每一个从农村入伍的战士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对于象李晓斌这样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兵来说,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想留队的念头象小树苗一样,在他的心中深深地扎下根了。这个念头愈来愈强烈,这几天,这个念头正在一直折磨着他。
在走与留的问题上,他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组织的安排。但从他内心深处来说,还是想留下来的。他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火热的军营生活,舍不得和他朝夕相处了两年的坦克。他知道,几天不摸摸那铁骑,手心都会发痒,柑觳簧涎盗烦。墒裁炊蓟嵝牟辉谘桑坏匠o啻Φ恼接眩峋醯眯睦锟盏吹吹摹?
他原以为,赁自己过硬的军事素质、管理能力和在连队的威信,留队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可连队曾搞过调查摸底,据说第二年度的32名战士中就有一半想留队,据老兵们说,最多只能留三至四人。他算了一下,仅连队的关系户就有七人,他要想留队看来是很困难的。为此,他很是烦恼。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一件事一直折磨得他常常 是夜不能寐。
也许进反来复去的折腾累了。这会儿,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家乡的情景象电影一样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一会儿,是母亲瘦小的身躯扛着一大捆柴在那弯弯的山路上步履艰难地行走着;一会儿是在田地里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为瘫痪在床的父亲擦洗身子;一会儿是破旧的房屋在连绵的秋雨中象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一样,忍受不了寒冷而浑身发抖
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象那大海上的波涛一样翻来复去,一直搅得他的脑子中乱哄哄的。
李晓斌总是感叹自己的运气不好。正在他上高三的时候,父亲突然患病瘫痪在床了,家中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瘦弱的肩上,做为家中长子,他不忍心看着生活的重担过早的使母亲变得苍老。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认为当兵是一条再好不过的路了,既可以为母亲减轻负担,又可以实现他从小就有的当兵梦,而且听人说,在部队还可以考军校。他相信凭自己现在的文化水平,要考军校是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他在没有告诉母亲的情况下毅然报名参军了。
做为校蓝球队员的他,身体是相当棒的,所以一切都很顺利。他不费一枪一弹就全部通过了所有的关口,当他把入伍通知书拿给母亲看时,母亲吃惊地看着他,愣了半天,才喃喃地问到“你是不是早就想好了?”
他轻轻地点点头。了解他的母亲,一句话也没有说,便开始为他准备行装。他就这样来到了部队。
一晃两年就过去了。要不是他超龄的话,他现在早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所军校里的学员了。
窗外,一轮弯月早就移向西天,李晓斌还在床上翻来复去地折腾着,他早已记不清在床上翻来复去地折腾了多少次,就是睡不着。
夜深人静后,偶尔的响动声特别的响亮。指导员徐小波查哨回来时,被从一楼宿舍里传来的的床板的咯吱声给吸引住了。
这个声音从他查哨走时就断断续续地在一排的宿舍里不时的传出来,他当时也并没有在意,可当他半小时后从车炮场查哨回来时,这样的声音还在不时的传出来,令细心的他感觉到,一定是那个战士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了。做为指导员,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这件事可不能马糊,老兵马上就复员了,也是人心最不安稳的时候。
他看了一下表,已是凌晨一点二十分了。他怕打搅其他战士休息,就站在楼道,仔细的听了一会儿。他顺着那声音传来的方向,找到了声源发出的位置,是从一排宿舍东北角那张床的下铺发出的。那是李晓斌的床,细心的指导员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回到宿舍后,李晓斌的影子老是在徐小波的眼前晃来晃去,搅得他也没有了睡意。他一直在想,李晓斌这个战士怎么说呢,当战士是个好兵,当干部绝对是个好干部,遗憾的是他超龄了,要不今年准能考上军校。当初,在文化补习队每次考试中,李晓斌总是前一、二名。当李晓斌因为年龄原因而被刷下来后,干部股长还曾专门到师干部科为他找过管招生的李干事,但在年龄这个死扛扛面前,管招生的李干事也是无能为力。李干事和干部股长也都为这样一名优秀的战士因为年龄原因而失去一次上学的机会感到婉惜。从部队建设的长远来看,这样优秀的战士应当留下来,他们会成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他和连长也都有想把他留下来的意思,但从连长摸底的情况来看,想要留队的战士比较多,走与留的矛盾比较突出。况且连长的关系户也比较多,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五个战士有人已跟他打过了招呼。
现在的战士可不敢不小看,有些战士的社会背景是相当大的,有些人事上的变动,就连队干部还不知道的时候,早已有小道小消息从战士中传了出来。在走与留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上,连队的干部也深深地感到工作不好做。
连队干部是一线的带兵人,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深深地影响着战士们。在关系战士切身利益时,不能为战士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的话,就会在战士中失去了带兵的应有的威信,会在无形中拉大了与战士之间的距离。
徐小波感到,现在的兵并不象别人说的那么难带。记得自己从政治处下连队当指导员时,政治处的王主任还曾找他谈过话,怕他这个学生兵带不好兵,把自己多年的带兵经验给他传授了整整一个下午。通过这多半年的实践看,兵并不象别人说的那么难带。干部要求战士做到的,干部首先要做到,如果干部做不到,战士就会有看法,一次两次,时间一长,就会慢慢地在战士中失去威信。有的干部虽然喊着跟我来,看我的,但并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战士就不卖你的帐,说话就没有号召力。现在的战士并不象过去那个年代的战士了,干部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战士,在连队干部要求他们的同时,战士们也会用他们自己的标准来对连队的干部提出他们自己的要求和校准。特别是在事关战士切身利益时,干部能否做到公平、公正,能否为战士成长进步创造机会,是战士衡量一个干部的重要标准。只要能做到公平、公正,既使有的战士失去机会,同样也会心服口服的,这并不影响干部在战士心目中的威信,思想工作也就好做。有的干部就是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在战士中缺乏号召力,思想工作也就不好做。尽管战士们不说,并不是他们没有想法,只是他们不想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诉一个他们不信任的人。当战士不想把心中的想法告诉干部的时候,就说了这个干部已失去了战士的信任,之间的距离也会拉大。
有这么多的战士想留队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战士们都愿意为国防事业献身,说明了连队还有让战士们值得留恋的地方。尽管走与留的矛盾比较突出,但徐小波仍然感到很高兴。他想自己在这件事上一定会做得让战士们满意的,他对自己很有信心。象李晓斌这样各方面条件比较过硬的战士一定要留下来,明天得找他好好的谈谈。这样想着想着,徐小波便在不知不觉中睡了过去。
后来的事实证明,事情并不象徐小波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二天连队在塑料大棚菜地干活时,徐小波装做不经意的样子,来到一排干活的地方。李晓斌正挥动铁锨,用一幅不要命的架势渲泄着心中的某种情绪。
徐小波来到李晓斌的身边,用手按住他正在挥舞的胳膊,轻轻地说到:“休息会儿,让我来。”
李晓斌抬起低着的头,看到指导员一双注视着自己的眼睛,极不自然的躲开了指导员的目光,他怕指导员窥视到自己的心思。他早就领教过指导员的那一双锐利的眼睛了,只要在指导员这双眼睛的注视下,自己的心思就会一览无余地暴露给指导员了。他知道自己眼中的那红红的血丝已向指导员传达了某种信息,不好意思的用手捞着头,说了一句昨晚没有睡好后,再也没有了下言。不知道他说这句话是想向指导员解释,还是想为自己辩解。见指导员没有反应,心中忐忑不安地看着指导员,直到别人换下指导员时,他才把目光从指导员的身上移开。
指导员用手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才对站在一边不知所措的他说:“家里还好吗?”
李晓斌不知道指导员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只好照实回答:“还好。”
“是吗?”
“是的。”
“那就好。”
李晓斌轻轻地咽了一声,指导员再也没有说什么,就又到别处去了。同班战友望着指导离去背影,对他说,指导员找你好象有什么事,是不是?其实他也感觉到,见战友们这样问,他故意装做不知道,说不会吧,指导员找我能有什么事呀。战友们提醒到,听说今年选取士官比较难呀,好多人都在找人了,你也不活动活动。他也知道战友们也是为了他好,可他总觉得指导员平时那么正直,在这件事上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吧。心里虽然这样想,但他总觉得不够踏实。
吃过中午饭。李晓斌从饭堂出来,和战友们正往宿舍走,经过指导员宿舍时,他被指导员叫住了。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站在指导员宿舍门口,心中怯怯的。
“报告。”他象没有吃饭似的,有气无力地喊了一声。
“进来。”
他象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等着挨老师批评一样,一进指导员宿舍,便很自觉地站在了门后,一幅等着挨训的样子。
指导员被他的这幅样子给惹得扑哧一声笑了。指着办公桌上的一张汇款单对他说:“李晓斌,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呀!”
他还以为指导员和他开玩笑,当他从桌子上拿起汇款单时,才发现就是自己的。没错,是那个在广东打工的同学寄来的。
当李晓斌看到汇款单雪花般的纷纷飘进团大门口的收发室时,原有的那点信心被彻底的给摧毁了,因为他知道那些钱是用来干什么的。
环境往往能改变人的一切,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李晓斌也难免能脱俗。他也希望家中能给他寄些钱过来,他知道现在办事可难了,今年走留矛盾又比较突出,要想留队,看来不花点钱是不行了。可一想到家中的情况,他觉得自己也就只能这样想想而矣,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人在绝望的时候,就象一个溺水者,连一根稻草都会看做是救命的希望,会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一个在广东打工的同学写信说了,没想他还真把这当成了一回事,寄了5000元过。
他手里拿着汇款单,高兴得直想笑,要不是在指导员宿舍里,他早就蹦起来了。他这一高兴,竟忘了指导员的问话。
“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呀?”指导员见他没有回答,就又问了一遍。
“我。。我要用”
“干什么?”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