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半空烟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孔、江津塘河与中山等等,或以吊脚楼式,或以回廊木雕,或以小桥横亘,或以老树蔽遮,清雅自相得宜。然而古镇终有它的历史作用,要么昔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要么民风朴素,与世无争。记得看过曹黎民先生写的一些关于三峡工程移民时期的随笔,就有关于巫山县大昌古镇的描写,字里行间真实记录了大昌古镇的历史和未来,其中不乏对大昌古镇将要完成历史神圣使命的肃然敬意和深深留恋,毕竟,这些千百年历史所留下来的沧桑感,有太多的理由值得我们去记载和惜别。李太白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想想,百代之光阴,一如瞬息间明灭,而最能见证我们这些过客的,不正是这些保存至今的古迹么?当我走在古镇街头那曾被千千万万的行人走过的苍苍石板路上,或站在古镇街头那些千百年来饱经风霜而仍苍劲挺拔的古树旁,自然而然地就会多了一分亲切,一分清幽,也多了一分柔情,一分傲骨。
巫山县大昌古镇为了三峡工程而不得不永沉水底,于是好多专家和当地政府官员就合计把它照原样搬迁,这真是一件妙事。然而,迁入新址后的“古镇”还是古镇么?不敢枉言。我曾见过或听说过好几个已不像古镇的古镇,原因就是重新规划或修葺得似乎太过现代和花哨,比如说朋友们眼中的重庆磁器口,感觉是变了味的,还比不上偏岩古镇的一如原样。虽然邛崃的平乐古镇我还未去过,但成都市的有几“大”古镇我倒是曾经走马观花,——感觉亦莫不如此,一个个修得新灿灿的,大约是想保持原貌,为修葺而修葺,故意做作,一如成都人口中说的“假打”却把真正的古韵丧失掉了,给人产生一种牵强附会之感。
然而,仔细想想,如果不对这些古镇进行抢救性的修复,一任它衰败下去,也委实可惜。据报载,有外国友人相互谈到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都有对北京老胡同或四合院的话题,说是北京现代化进程太快了,得赶紧去看看那些古老的四合院和老北京胡同,生怕越到后来越看不到了——担心被推倒、被规划成现代化的楼宇。在外国友人眼中,那些古老的四合院和胡同,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古迹,犹其胜过北京故宫一般。甚好,我们国家不会让它们从我们这代人眼中都消失殆尽,早已做好了保护这些古迹的备案和实施,外国友人们完全不必为此而担心。(2006年7月17日的参考消息文北京推进文化遗产修复载“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所官员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了。’”)
换言之,对古镇等文化遗产进行修葺和保护,总是好消息,也是一种环境保护,总比听到“云南的千年红豆杉被人剥了皮”或“太湖水质已被污染”等等要好得多了。——让我们人人都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是很有必要么?就好像我们提倡保护现代都市的公共设施一样。
既然现代文明发展理念已经和以前不同了,寻找历史的沧桑感还得去那些历史文化遗迹,于是,人们以爱好访古来作为休闲。我有一位朋友,他写了一篇名为行旅中的心迹的散文,其结语云:“在路上,我会找到我的来路和我的去路,行旅中的生命因为对精神家园的靠近而显得丰润和生机勃勃,在无尽的追寻之中,不知空虚与颓废为何物。”——我深为感动,这就是我想说而未说出来的话语,所以,我得为此而赴约,就为了寻找我的来路和我的去路。在路上,也许我走马观花,也许我累,也许我不经然地就体会了心的沉重与空灵。现在,我想的是,等有机会的时候,还是去看看古镇,不管是哪的,最好是有山、有水,有吊脚楼,有古老的石桥,有古老的大树,有古朴的人们,或者,寻着沈从文先生的湘行足迹,然后去探访他的凤凰古城,岂不美哉!
2006年7月17日于邛崃
孔、江津塘河与中山等等,或以吊脚楼式,或以回廊木雕,或以小桥横亘,或以老树蔽遮,清雅自相得宜。然而古镇终有它的历史作用,要么昔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要么民风朴素,与世无争。记得看过曹黎民先生写的一些关于三峡工程移民时期的随笔,就有关于巫山县大昌古镇的描写,字里行间真实记录了大昌古镇的历史和未来,其中不乏对大昌古镇将要完成历史神圣使命的肃然敬意和深深留恋,毕竟,这些千百年历史所留下来的沧桑感,有太多的理由值得我们去记载和惜别。李太白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想想,百代之光阴,一如瞬息间明灭,而最能见证我们这些过客的,不正是这些保存至今的古迹么?当我走在古镇街头那曾被千千万万的行人走过的苍苍石板路上,或站在古镇街头那些千百年来饱经风霜而仍苍劲挺拔的古树旁,自然而然地就会多了一分亲切,一分清幽,也多了一分柔情,一分傲骨。
巫山县大昌古镇为了三峡工程而不得不永沉水底,于是好多专家和当地政府官员就合计把它照原样搬迁,这真是一件妙事。然而,迁入新址后的“古镇”还是古镇么?不敢枉言。我曾见过或听说过好几个已不像古镇的古镇,原因就是重新规划或修葺得似乎太过现代和花哨,比如说朋友们眼中的重庆磁器口,感觉是变了味的,还比不上偏岩古镇的一如原样。虽然邛崃的平乐古镇我还未去过,但成都市的有几“大”古镇我倒是曾经走马观花,——感觉亦莫不如此,一个个修得新灿灿的,大约是想保持原貌,为修葺而修葺,故意做作,一如成都人口中说的“假打”却把真正的古韵丧失掉了,给人产生一种牵强附会之感。
然而,仔细想想,如果不对这些古镇进行抢救性的修复,一任它衰败下去,也委实可惜。据报载,有外国友人相互谈到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都有对北京老胡同或四合院的话题,说是北京现代化进程太快了,得赶紧去看看那些古老的四合院和老北京胡同,生怕越到后来越看不到了——担心被推倒、被规划成现代化的楼宇。在外国友人眼中,那些古老的四合院和胡同,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古迹,犹其胜过北京故宫一般。甚好,我们国家不会让它们从我们这代人眼中都消失殆尽,早已做好了保护这些古迹的备案和实施,外国友人们完全不必为此而担心。(2006年7月17日的参考消息文北京推进文化遗产修复载“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所官员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了。’”)
换言之,对古镇等文化遗产进行修葺和保护,总是好消息,也是一种环境保护,总比听到“云南的千年红豆杉被人剥了皮”或“太湖水质已被污染”等等要好得多了。——让我们人人都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是很有必要么?就好像我们提倡保护现代都市的公共设施一样。
既然现代文明发展理念已经和以前不同了,寻找历史的沧桑感还得去那些历史文化遗迹,于是,人们以爱好访古来作为休闲。我有一位朋友,他写了一篇名为行旅中的心迹的散文,其结语云:“在路上,我会找到我的来路和我的去路,行旅中的生命因为对精神家园的靠近而显得丰润和生机勃勃,在无尽的追寻之中,不知空虚与颓废为何物。”——我深为感动,这就是我想说而未说出来的话语,所以,我得为此而赴约,就为了寻找我的来路和我的去路。在路上,也许我走马观花,也许我累,也许我不经然地就体会了心的沉重与空灵。现在,我想的是,等有机会的时候,还是去看看古镇,不管是哪的,最好是有山、有水,有吊脚楼,有古老的石桥,有古老的大树,有古朴的人们,或者,寻着沈从文先生的湘行足迹,然后去探访他的凤凰古城,岂不美哉!
2006年7月17日于邛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