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巢湖渔夫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妇孺皆知,广为流传。一般以为诸葛亮的泪是因为惜爱人才挥掬而出的。其实他的泪,更多的是自责的泪,对自已刚愎自用悔恨的泪!书中第九十六回写道: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指马谡)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病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吾深恨已之不明,追思先帝之明,因此痛哭耳!”此足以佐证。
自先主刘备白帝托孤之后,诸葛亮成了蜀国的三军统帅,在用人上有着拍板权。按说象诸葛亮这样一个“一生唯谨慎”的大智大慧的人物,绝不该在军情危急关头,在用人上犯了个如此大的错误,结果至街亭失守,蜀门洞开。在此之前,诸葛亮对马谡素有好感,曾对刘备说:“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刘备告诫他说:“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然而诸葛亮就是不听,刚愎自用,乃至铸成其生平军事生涯中极为遗憾的一笔不光彩的败绩。事后,诸葛亮自行贬降,由丞相而右将军。
诸葛亮的悲剧在于用人失察。时下,随着反腐败的深入,一批批高级“蛀虫”纷纷落马,其罪其行闻者切齿。我们痛骂“蛀虫”们主观意志腐落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起催化作用的客观因素,一个最主要方面就是上级决策层用人上的失察。很多个案显示“蛀虫”们在落马前,往往兴风作浪了很长一段时期。其间,他们凭的是瞒上欺下,坐四平八稳之高位,大行腐败之勾当。这些,难道真的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暴露吗?不然!举报、捅漏子大有人在,关系网固然厉害,上级领导固然有少数昏馈之人,但却不影响社会的公理取向,人心的正义取向。为什么偏要等到问题成为问题,积重难返,积毁销骨,才把那官揪倒。如此苦了百姓,害了官。河北的郭光允愣是凭着“吾心之固,固不可彻”之反腐败决心坚持八年九死而无悔揪倒了大腐败分子程维高,令民心大快,一举成为了反腐英雄。在这里,谁要是疑问这八年谁在庇护程维高,那就是典型的政治上的浅薄症。近年来,腐败呈现了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动辄上千万;二是落马者中高级别的比例逐年攀升,象省部级的已成了腐败分子中的家常便饭。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是哪里出了问题了。我们在剖析现象分析问题时的前提是:必须要绝不动摇地坚信我们的党和政府。如果离开了这个大前提讨论问题,不但要犯政治上的幼稚病,还极有可能为别人用心的人所利用而滑入错误的泥潭。
在诸葛亮的那个时代,文明较为落后,不可能在用人上建立一个较周密完善的机制,用人完全靠主帅个人谋断,长官意志浓厚。诸葛亮用马谡缘于刚愎轻信,本意想给他一个露头表现的机会,不想却差强人意,还搭进去了自已的半世英名。时代的局限,使用人带有了很大的赌博性。而在今天这样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一切都运行在按客观规律建立起的科学的制度下的。离了合理完善的制度,就必然乱套。用人上也大抵如此。
马谡失街亭给蜀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被诸葛亮挥泪斩之罪有应得。马谡最应该恨的人就是诸葛亮,因为是诸葛亮的失察给了他犯错误的机会。我们现在杀贪官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挥泪的。他们之所以被关、被杀,我们且不说这一切都是由于他们自已主观意志腐落咎由自取的,但许多贪官在被告席上泣血纤悔,却反映出共同的一点,那就是他们是在没有或很少的监督下一步一步滑向深渊的。我们如果在他们滑落的过程中,能设好一些管用的绊索,他们就不至如此了。而这管用的绊索就是我们需要健全完善的一整套的人事监察制度。99年,香港特区政府一黄姓的税务局长就因为他妻子办公司没申报收入,被特区政府据此认为已失去了民众公信力,罢免了其局长之职。此种情形下,你想腐败都来不及,你根本就捞不到被杀头的机会!这个事例可谓是用人制度得力运行的一个绝好注脚。
有人把贪官现象一味地归罪于制度怎么怎么的不完善,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执行问题。再好的制度,不好好去执行也是一纸空文。对合理完善的人事制度有人曾作过精辟的赞美: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乐死人。现实中却不尽是这样的,制度常常成了空谈。就举一个很直观的例子,从中央到地方关于禁止大吃大喝的文件下发的堆成了山,怎么就管不了一张嘴,且愈吃愈猛,一年就要耗人民币1千多个亿,喝两个西湖的酒!不就是吃吗,为什么就管不了,关键是执行的问题。为什么执行不好,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二,一、搞吃喝上“刑不上大夫”我能吃,你不能吃,导致执行中投鼠忌器。如果从上到下都不要强调理由,互相监督,这就不成为顽疾了。二、执行乏力,不敢动真格。常常在违规处理上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吃就吃了没把我怎么地,这是导致令行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这就说明再好的制度关键在于执行。你说一市委书记一省委书记,管他的制度规定、监督他的人还少吗。我常听人说,腐败是失去监督的权力导致的,但对怎么失去监督的解释似乎都很肤浅。但我们可以从反面论证这个问题。不是经常听说,一个乡镇或县上的小事必须要无数次上访惊动中央领导,层层批示才能解决。这么一个乡镇、县上丁点大的小事必须经中央领导监督才能管好,那市长、省长们失去监督就不足为怪了。这从表面上看可愤而发问:要镇长、县长干什么吃的?细一推理,它之所以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它所隐含着的一些包括对制度执行不力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起作用。溯源而上已近雷池,我们就此打住吧。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妇孺皆知,广为流传。一般以为诸葛亮的泪是因为惜爱人才挥掬而出的。其实他的泪,更多的是自责的泪,对自已刚愎自用悔恨的泪!书中第九十六回写道: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指马谡)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病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吾深恨已之不明,追思先帝之明,因此痛哭耳!”此足以佐证。
自先主刘备白帝托孤之后,诸葛亮成了蜀国的三军统帅,在用人上有着拍板权。按说象诸葛亮这样一个“一生唯谨慎”的大智大慧的人物,绝不该在军情危急关头,在用人上犯了个如此大的错误,结果至街亭失守,蜀门洞开。在此之前,诸葛亮对马谡素有好感,曾对刘备说:“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刘备告诫他说:“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然而诸葛亮就是不听,刚愎自用,乃至铸成其生平军事生涯中极为遗憾的一笔不光彩的败绩。事后,诸葛亮自行贬降,由丞相而右将军。
诸葛亮的悲剧在于用人失察。时下,随着反腐败的深入,一批批高级“蛀虫”纷纷落马,其罪其行闻者切齿。我们痛骂“蛀虫”们主观意志腐落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起催化作用的客观因素,一个最主要方面就是上级决策层用人上的失察。很多个案显示“蛀虫”们在落马前,往往兴风作浪了很长一段时期。其间,他们凭的是瞒上欺下,坐四平八稳之高位,大行腐败之勾当。这些,难道真的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暴露吗?不然!举报、捅漏子大有人在,关系网固然厉害,上级领导固然有少数昏馈之人,但却不影响社会的公理取向,人心的正义取向。为什么偏要等到问题成为问题,积重难返,积毁销骨,才把那官揪倒。如此苦了百姓,害了官。河北的郭光允愣是凭着“吾心之固,固不可彻”之反腐败决心坚持八年九死而无悔揪倒了大腐败分子程维高,令民心大快,一举成为了反腐英雄。在这里,谁要是疑问这八年谁在庇护程维高,那就是典型的政治上的浅薄症。近年来,腐败呈现了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动辄上千万;二是落马者中高级别的比例逐年攀升,象省部级的已成了腐败分子中的家常便饭。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是哪里出了问题了。我们在剖析现象分析问题时的前提是:必须要绝不动摇地坚信我们的党和政府。如果离开了这个大前提讨论问题,不但要犯政治上的幼稚病,还极有可能为别人用心的人所利用而滑入错误的泥潭。
在诸葛亮的那个时代,文明较为落后,不可能在用人上建立一个较周密完善的机制,用人完全靠主帅个人谋断,长官意志浓厚。诸葛亮用马谡缘于刚愎轻信,本意想给他一个露头表现的机会,不想却差强人意,还搭进去了自已的半世英名。时代的局限,使用人带有了很大的赌博性。而在今天这样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一切都运行在按客观规律建立起的科学的制度下的。离了合理完善的制度,就必然乱套。用人上也大抵如此。
马谡失街亭给蜀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被诸葛亮挥泪斩之罪有应得。马谡最应该恨的人就是诸葛亮,因为是诸葛亮的失察给了他犯错误的机会。我们现在杀贪官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挥泪的。他们之所以被关、被杀,我们且不说这一切都是由于他们自已主观意志腐落咎由自取的,但许多贪官在被告席上泣血纤悔,却反映出共同的一点,那就是他们是在没有或很少的监督下一步一步滑向深渊的。我们如果在他们滑落的过程中,能设好一些管用的绊索,他们就不至如此了。而这管用的绊索就是我们需要健全完善的一整套的人事监察制度。99年,香港特区政府一黄姓的税务局长就因为他妻子办公司没申报收入,被特区政府据此认为已失去了民众公信力,罢免了其局长之职。此种情形下,你想腐败都来不及,你根本就捞不到被杀头的机会!这个事例可谓是用人制度得力运行的一个绝好注脚。
有人把贪官现象一味地归罪于制度怎么怎么的不完善,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执行问题。再好的制度,不好好去执行也是一纸空文。对合理完善的人事制度有人曾作过精辟的赞美: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乐死人。现实中却不尽是这样的,制度常常成了空谈。就举一个很直观的例子,从中央到地方关于禁止大吃大喝的文件下发的堆成了山,怎么就管不了一张嘴,且愈吃愈猛,一年就要耗人民币1千多个亿,喝两个西湖的酒!不就是吃吗,为什么就管不了,关键是执行的问题。为什么执行不好,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二,一、搞吃喝上“刑不上大夫”我能吃,你不能吃,导致执行中投鼠忌器。如果从上到下都不要强调理由,互相监督,这就不成为顽疾了。二、执行乏力,不敢动真格。常常在违规处理上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吃就吃了没把我怎么地,这是导致令行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这就说明再好的制度关键在于执行。你说一市委书记一省委书记,管他的制度规定、监督他的人还少吗。我常听人说,腐败是失去监督的权力导致的,但对怎么失去监督的解释似乎都很肤浅。但我们可以从反面论证这个问题。不是经常听说,一个乡镇或县上的小事必须要无数次上访惊动中央领导,层层批示才能解决。这么一个乡镇、县上丁点大的小事必须经中央领导监督才能管好,那市长、省长们失去监督就不足为怪了。这从表面上看可愤而发问:要镇长、县长干什么吃的?细一推理,它之所以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它所隐含着的一些包括对制度执行不力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起作用。溯源而上已近雷池,我们就此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