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川水芙蓉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摩罗因幸福而哭泣读后
“体验爱,体验幸福,体验光明,体验温暖,这是我们生命的一种能力,一种状态,甚至这就是生命本身”
这是摩罗在他的文章体验爱,体验幸福中的一段话,此文收录在他的新书因幸福而哭泣中。这短短的几十个字,所传递给我们的生命信息是非常丰富而深厚的。爱、幸福、光明、温暖这些久违了的字眼,在摩罗的文章中,再一次生动起来,象埋藏多年的琥珀,象海贝里的珍珠,象花叶上的水滴,又象月光下的小河晶莹闪烁,在无声无息中,照耀、触摸和滋润着我们久已干涸的心田。
在摩罗的这本千字文集因幸福而哭泣中,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这样细腻而柔和的心灵之光,带着温情,带着爱意,带着祝福,这和他的前期文章---耻辱者手记、自由的歌谣中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正如他自己所说,体验爱,体验幸福这篇文章,是他文风的一个转折点,从过去的"紧张坚硬""渐渐"转化为"柔和温馨"。这个变化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因幸福而哭泣收录了摩罗近年来散见于各类报刊的一百一十多篇千字文,大致按内容的不同,分为六个辑子。第一辑"爱是阳光"和第二辑"信仰与和平",直接提出了有关爱和信仰的新命题。之所以说是新命题,是因为他是站在一个新的立场和视点上来提出的。如孟繁华在序言中所说,"我们鲜有鼓吹人类之爱的作品,这与我们对"泛爱主义"的批判,对"勿用暴力抗恶"的批判是有关的。"在以摩罗为代表的九十年代兴起的"思想随笔"作家(学者)的文字中,我们多见的是对传统文化、对国民性、对现实社会等等的批判,至于用什么东西在解构后的废墟上重建精神的大厦,像这样的问题,许多作者都没有来得及思考,或是思考得还不够深入。摩罗在这两辑的几十篇文章中,向我们讲述了关于爱和信仰的一个个小故事,以及在故事后面,他认真而严肃的沉思默想。那些平凡的故事和人物,那些独特的思想和见地,都在他细致而生动的文字中,得到了一次生命的体验和再现。后面几个辑子中的文章,无论是写人物命运的,写文学感悟的,写古代故事和现代教育问题的,都渗透着作者的这种生命的体验性和再现性。而其主题归结起来,也都是对爱和信仰的呼唤。
一个写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如此细腻、敏感而激情饱满,并且在他的文字中把这种种的体验再现出来,使之焕发生机,这是我在中国的作家作品中很少看到的。这是一个个人人格诞生的标志和象征,起码,我可以不夸张地说,虽然摩罗的那些文字不是小说诗歌一类的创作,更不是绘画和音乐,但它们的生命力已经超越了写作体裁的限制,在那些让人心灵颤动,灵魂燃烧的文字中,你能说,你感受到的不正是诗歌,不正是音乐,不正是艺术的创造吗?所以,我要说,关于爱和信仰,摩罗提出的是一个新的命题。这个"新"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内涵上,更体现在它的提出方式或称言说方式上。这种有生命力的话语言说方式,使我们对爱和信仰的呼唤不再流于表面的口号,和局限于思维的惯性。爱与信仰绝对不是一种标签,它是需要思考需要建设需要付出代价的,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至少,一个写作者,在他的文字中,对爱、对信仰发出强烈的呼声,它一定来自于他自身生命中经历的苦难---无论是他个人的,还是他所体会到的他人的、民族的、乃至整个人类的苦难,来自于他走过的每一段曲折的路,流过的每一滴汗和泪。这就是代价,而这样的呼声在文字中凝结,发出光彩,照耀、温暖和启迪更多的心灵,这就是苦难的代价所结出的生命的果实。
在更为仔细的阅读中,我发现,摩罗过去的文字,并非完全像他自己所说的是文风"紧张坚硬",缺少"柔和温馨"。事实上,细究起来... -->>
——摩罗因幸福而哭泣读后
“体验爱,体验幸福,体验光明,体验温暖,这是我们生命的一种能力,一种状态,甚至这就是生命本身”
这是摩罗在他的文章体验爱,体验幸福中的一段话,此文收录在他的新书因幸福而哭泣中。这短短的几十个字,所传递给我们的生命信息是非常丰富而深厚的。爱、幸福、光明、温暖这些久违了的字眼,在摩罗的文章中,再一次生动起来,象埋藏多年的琥珀,象海贝里的珍珠,象花叶上的水滴,又象月光下的小河晶莹闪烁,在无声无息中,照耀、触摸和滋润着我们久已干涸的心田。
在摩罗的这本千字文集因幸福而哭泣中,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这样细腻而柔和的心灵之光,带着温情,带着爱意,带着祝福,这和他的前期文章---耻辱者手记、自由的歌谣中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正如他自己所说,体验爱,体验幸福这篇文章,是他文风的一个转折点,从过去的"紧张坚硬""渐渐"转化为"柔和温馨"。这个变化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因幸福而哭泣收录了摩罗近年来散见于各类报刊的一百一十多篇千字文,大致按内容的不同,分为六个辑子。第一辑"爱是阳光"和第二辑"信仰与和平",直接提出了有关爱和信仰的新命题。之所以说是新命题,是因为他是站在一个新的立场和视点上来提出的。如孟繁华在序言中所说,"我们鲜有鼓吹人类之爱的作品,这与我们对"泛爱主义"的批判,对"勿用暴力抗恶"的批判是有关的。"在以摩罗为代表的九十年代兴起的"思想随笔"作家(学者)的文字中,我们多见的是对传统文化、对国民性、对现实社会等等的批判,至于用什么东西在解构后的废墟上重建精神的大厦,像这样的问题,许多作者都没有来得及思考,或是思考得还不够深入。摩罗在这两辑的几十篇文章中,向我们讲述了关于爱和信仰的一个个小故事,以及在故事后面,他认真而严肃的沉思默想。那些平凡的故事和人物,那些独特的思想和见地,都在他细致而生动的文字中,得到了一次生命的体验和再现。后面几个辑子中的文章,无论是写人物命运的,写文学感悟的,写古代故事和现代教育问题的,都渗透着作者的这种生命的体验性和再现性。而其主题归结起来,也都是对爱和信仰的呼唤。
一个写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如此细腻、敏感而激情饱满,并且在他的文字中把这种种的体验再现出来,使之焕发生机,这是我在中国的作家作品中很少看到的。这是一个个人人格诞生的标志和象征,起码,我可以不夸张地说,虽然摩罗的那些文字不是小说诗歌一类的创作,更不是绘画和音乐,但它们的生命力已经超越了写作体裁的限制,在那些让人心灵颤动,灵魂燃烧的文字中,你能说,你感受到的不正是诗歌,不正是音乐,不正是艺术的创造吗?所以,我要说,关于爱和信仰,摩罗提出的是一个新的命题。这个"新"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内涵上,更体现在它的提出方式或称言说方式上。这种有生命力的话语言说方式,使我们对爱和信仰的呼唤不再流于表面的口号,和局限于思维的惯性。爱与信仰绝对不是一种标签,它是需要思考需要建设需要付出代价的,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至少,一个写作者,在他的文字中,对爱、对信仰发出强烈的呼声,它一定来自于他自身生命中经历的苦难---无论是他个人的,还是他所体会到的他人的、民族的、乃至整个人类的苦难,来自于他走过的每一段曲折的路,流过的每一滴汗和泪。这就是代价,而这样的呼声在文字中凝结,发出光彩,照耀、温暖和启迪更多的心灵,这就是苦难的代价所结出的生命的果实。
在更为仔细的阅读中,我发现,摩罗过去的文字,并非完全像他自己所说的是文风"紧张坚硬",缺少"柔和温馨"。事实上,细究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