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草底虫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首长及其随行人员在苗胞们的簇拥下,一路且行且饮,向铜鼓坪涌去。
我不想去凑那个热闹,便和一部分苗胞抄小路向铜鼓坪聚拢。爬上一个田坎时,听身后有一女孩在叫:“拉我上去嘛!”我稍犹豫一下,走在我前面的苗胞,赶忙过去把她拉了上来。女孩走过我身边,嗔怪地看了我一眼。
苗胞们走在田埂上,手提长裙,每走一步,身上佩戴着的银饰便叮当作响,敲击心间,令人由衷地对她们生出几分亲切。
苗胞们身上穿着的服饰,图案造型生动,色彩对比强烈,特征鲜明,格外引人注目。她们头上的银冠,形如牛角,上刻二龙戏珠、鸾凤和鸣及飞鸟、游鱼、花草等花纹,雕刻精细。上身着青色或蓝色棉质衣服,绣有花鸟,双肩、胸前、背肩及衣缘、衣袖上均镶有彩色花边,并缀着镂刻有鸟兽虫鱼及花草的银饰或小铃铛,胸前系有绣花围腰,色调浓重;下着百褶长裙,裙外罩着镶有彩色花边的条状裙片,色彩鲜艳夺目。这些色彩斑斓的服饰,把一个个苗家女子映衬得妩媚端庄,光彩照人。
首长一行在铜鼓坪上坐定,一妙龄苗胞手持话筒,越众而出,向首长一行表示欢迎。几句简短的开场白,吐字清晰,口语流利,普通话的音调咬得很准,似乎接受过专门训练,料想不会是村里寻常百姓家的女子,一定是县里从什么地方调过来的。
第一个节目,唱的是敬酒歌。歌词大意是:远方的客人来到这里,我们心中很欢喜,邀约姊妹迎接您,没有东西可招待,献上淡酒一杯,表达浓浓情意。请您把酒喝下去,我们一道唱歌跳舞,玩到尽兴再回。在深秋雨后的苗家山寨,这曲酒歌由几个苗家少女用原声无伴奏唱出,更显得婉转悠扬,具有浓烈的抒情气氛。
苗家的歌,向来与舞相伴。歌起处,一队盛装苗女随之翩翩而舞,尽显婀娜。
令我感到困惑的是,首长进寨时,拦路的姑娘们只敬酒不唱歌,而在铜鼓坪上,却又只唱歌不敬酒,与我原来见过的习俗有明显差异。歌毕,跳舞的苗胞们分别向前,各将一刺绣苗包系在首长一行的脖子上。原来苗包里,一般都放有一对银手镯和银锁。现在放的,只是一个小芦笙。大约是县里的接待过多,而银手镯和银锁又太贵重,县里财力无法负担,现在才改成放一小芦笙也未可知。倘非如此,他们如何敢怠慢首长。
唱罢酒歌,接着上演的是独具苗族风情的芦笙舞、木鼓舞、铜鼓舞、锦鸡舞等。木鼓咚咚,震撼着苗岭山脉,笙歌悠悠,吹奏出苗胞美好的情怀。古朴典雅的芒筒、热烈奔放的芦笙、粗犷雄浑的木鼓,伴着一曲曲飞歌,在深秋雨后的苗寨响起,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洪荒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郎德的高排芦笙,在众多的歌舞中独具特色。高排芦笙长8米,由若干多声调的芦笙群组成,以吹奏多声部曲子见长,层次分明,震撼效果非常强烈。这是一种专供寨老、长辈和高龄男士演奏的乐器,只在重大节庆时才上演,平时难得一见。
这次出场表演高排芦笙的10位老人,在郎德寨上都很有声望,他们有的60出头,有的已年逾古稀,发须皆白。10位老人均身着古式长袍,胸佩银锁,手持芦笙,且吹且舞。与青年男女粗犷、豪放、活泼的舞蹈不同,老人们的表演,舞步凝重、坚实,表情肃穆、庄严,令人观之肃然起敬。那低沉、雄浑的笙乐,震撼着人们的耳膜,令人胸怀激荡,豪气陡生。
最后表演踩芦笙时,在姑娘们的盛情邀请下,首长和所有随行人员络绎上场。伴着铜鼓的点子,踩着芦笙的节奏,在欢快热烈的乐曲声、吆喝声中,首长一行和姑娘小伙们踏歌起舞,围成若干个同心圆,重重叠叠,循环往复,展现出了一派团结和睦的动人场面,给首长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长及其随行人员在苗胞们的簇拥下,一路且行且饮,向铜鼓坪涌去。
我不想去凑那个热闹,便和一部分苗胞抄小路向铜鼓坪聚拢。爬上一个田坎时,听身后有一女孩在叫:“拉我上去嘛!”我稍犹豫一下,走在我前面的苗胞,赶忙过去把她拉了上来。女孩走过我身边,嗔怪地看了我一眼。
苗胞们走在田埂上,手提长裙,每走一步,身上佩戴着的银饰便叮当作响,敲击心间,令人由衷地对她们生出几分亲切。
苗胞们身上穿着的服饰,图案造型生动,色彩对比强烈,特征鲜明,格外引人注目。她们头上的银冠,形如牛角,上刻二龙戏珠、鸾凤和鸣及飞鸟、游鱼、花草等花纹,雕刻精细。上身着青色或蓝色棉质衣服,绣有花鸟,双肩、胸前、背肩及衣缘、衣袖上均镶有彩色花边,并缀着镂刻有鸟兽虫鱼及花草的银饰或小铃铛,胸前系有绣花围腰,色调浓重;下着百褶长裙,裙外罩着镶有彩色花边的条状裙片,色彩鲜艳夺目。这些色彩斑斓的服饰,把一个个苗家女子映衬得妩媚端庄,光彩照人。
首长一行在铜鼓坪上坐定,一妙龄苗胞手持话筒,越众而出,向首长一行表示欢迎。几句简短的开场白,吐字清晰,口语流利,普通话的音调咬得很准,似乎接受过专门训练,料想不会是村里寻常百姓家的女子,一定是县里从什么地方调过来的。
第一个节目,唱的是敬酒歌。歌词大意是:远方的客人来到这里,我们心中很欢喜,邀约姊妹迎接您,没有东西可招待,献上淡酒一杯,表达浓浓情意。请您把酒喝下去,我们一道唱歌跳舞,玩到尽兴再回。在深秋雨后的苗家山寨,这曲酒歌由几个苗家少女用原声无伴奏唱出,更显得婉转悠扬,具有浓烈的抒情气氛。
苗家的歌,向来与舞相伴。歌起处,一队盛装苗女随之翩翩而舞,尽显婀娜。
令我感到困惑的是,首长进寨时,拦路的姑娘们只敬酒不唱歌,而在铜鼓坪上,却又只唱歌不敬酒,与我原来见过的习俗有明显差异。歌毕,跳舞的苗胞们分别向前,各将一刺绣苗包系在首长一行的脖子上。原来苗包里,一般都放有一对银手镯和银锁。现在放的,只是一个小芦笙。大约是县里的接待过多,而银手镯和银锁又太贵重,县里财力无法负担,现在才改成放一小芦笙也未可知。倘非如此,他们如何敢怠慢首长。
唱罢酒歌,接着上演的是独具苗族风情的芦笙舞、木鼓舞、铜鼓舞、锦鸡舞等。木鼓咚咚,震撼着苗岭山脉,笙歌悠悠,吹奏出苗胞美好的情怀。古朴典雅的芒筒、热烈奔放的芦笙、粗犷雄浑的木鼓,伴着一曲曲飞歌,在深秋雨后的苗寨响起,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洪荒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郎德的高排芦笙,在众多的歌舞中独具特色。高排芦笙长8米,由若干多声调的芦笙群组成,以吹奏多声部曲子见长,层次分明,震撼效果非常强烈。这是一种专供寨老、长辈和高龄男士演奏的乐器,只在重大节庆时才上演,平时难得一见。
这次出场表演高排芦笙的10位老人,在郎德寨上都很有声望,他们有的60出头,有的已年逾古稀,发须皆白。10位老人均身着古式长袍,胸佩银锁,手持芦笙,且吹且舞。与青年男女粗犷、豪放、活泼的舞蹈不同,老人们的表演,舞步凝重、坚实,表情肃穆、庄严,令人观之肃然起敬。那低沉、雄浑的笙乐,震撼着人们的耳膜,令人胸怀激荡,豪气陡生。
最后表演踩芦笙时,在姑娘们的盛情邀请下,首长和所有随行人员络绎上场。伴着铜鼓的点子,踩着芦笙的节奏,在欢快热烈的乐曲声、吆喝声中,首长一行和姑娘小伙们踏歌起舞,围成若干个同心圆,重重叠叠,循环往复,展现出了一派团结和睦的动人场面,给首长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