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赤杏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初上黄龙观是在五年前,那时的进村公路,像一条蚂蟥紧紧吸附在30度的坡面上,弯大拐多自不必说,路还是毛面,凸凹不平,车子每至拐弯抹角处,望见砌得很高的驳岸和驳岸下幽深的沟壑,着实让在山里长大的我也手心攥汗。

    路往高处走,与天上的云愈近,与河下的水渐远。上到一个垭口,垭脊却有一口土堰,水很清澈,山风袭来,涟漪漫开,别有意趣。我很惊奇,往前是深不见底的仙姑岩,往后是左旋右盘的进村路。前是峭壁,后是陡坡,垭脊并不宽厚,何以能肩起一堰绿水,而水又源自何处呢?

    细察之,原来这垭脊并不孤立。它呈马鞍型,左边连着土地岭,右边依着观尖山。土地岭巍峨多土,树大林密,岭后的层峦叠嶂没有规则地往西肆意铺排,一直绵延至神农架深处。在其山腰,有一奇泉,平时几近干涸,可只要天有响雷,奇泉便水量大增,咕咕涌泉,哗哗入堰于是,堰居垭脊而不涸,水至土堰而清冽。

    观尖山呢,则雄奇多石,灌木丛生,山体呈正三角形急骤往上收敛,形成异峰,突起入云,四周几乎皆是绝壁,唯有垭东一条险径通向山顶。裹着一身汗水,我们登临观尖。观尖仅有十余平方米,不知何年何月建造的宫观,小是小矣,却秉承规制,布局精到。宫观坐北朝南,飞檐高低叠错,楼台阁窗对称,简陋而不失古朴,古朴中又透出轩昂。

    立于绝顶之上,脚下是万丈深渊,头上是无边蓝天,于虚幻仙界中沉静下来,近听苏溪河水吟唱,远眺马桥平川风光一时间,大有脱尘离俗、六根清净之感。中国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宫观建筑,其环境要求相差无几。不论如何大的庙宇,亦无论如何小的道观,选址几乎都在天然胜地或深山奇险之境。黄龙观生于深山,观尖山长于绝壁,奇险幽静,空气清新,旧时交通阻隔,更有与世隔绝之妙,的确是道士潜心修炼和善男信女登高祈福的佳境呢。

    其实,古往今来,在方圆百十里黎民的心目中,黄龙观自有玄妙,自藏奥秘。

    黄龙观民谣曰:“七道梁子八条沟,十六个畔上光石头”这说的是黄龙观的地貌,却未道明其高寒、陡峭、缺水、少地的生存境况。可是,黄龙观人偏偏就热爱着黄龙观,踏踏实实在这个不宜生存的贫瘠之隅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也许这就是宿命吧,终于,黄龙观的奥秘揭开了——村里的“石头”竟然是宝贝疙瘩,厚重神秘的大山蕴藏着大量的磷矿石。

    开矿先得修路。村里用上全部劳力,劈山炸石,绝壁凿洞,苦干数年,啃出了十多公里毛坯路。一车车矿石就从这条毛坯路运出了山,丰富的物质和山外文明也从这条毛坯路输进了山。祖祖辈辈的坚守,世世代代的祈福,曾经的苦难生命形态倏忽间消失了。黄龙观凭着“石头”闯市场,谋发展,很快兴修了村委会、学校、水利、电力、通讯等,经济、村务、党建、治保调解等诸项管理制度也迅速建立健全起来。过去因为贫穷为山田地界、为牛羊互吃青苗、为丢一只鸡、为少一棵树而扯筋闹绊的各类纠纷,一下子销声匿迹了,人们忙于开矿赚钱,倾力建设文明新村。那次上黄龙观,我正是带着乡村纠纷调解的调研课题而去的,不想却发现了一个风光无限的宝地,也知晓了一个带领村民治穷致富的典型人物——章祖良。据说他勤劳致富后,毅然接受乡亲们的挑选,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第一桩事就是个人垫资八百万元改造进村公路。我为章祖良的无私而感动,遗憾的是未能见着他,他为村里的发展正奔波在外呢。

    五年后又上黄龙观,有幸祖良同志作陪。座在他的三凌吉普上,轮下的路依然蜿蜒曲折,但平整光滑,阔绰大气,宽度、厚度、弯度,乃至边沟、护拦、警示牌无一不具国家二级公路标准。仅仅十来分钟,我们就从山下上到了垭口。下得车来,啊!垭口的坡面居然耸立着一道漂亮的村门,门楣上“黄龙观村”四个大字笔力遒劲,金黄耀目。进入村门,笔直俏丽的镇村石,台阶式的迎宾走廊,级级升高的漫水池,扇形、圆形、梯形、矩形等多形状的花坛,一步一景,景随坡转,坡赋园形,精巧地组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花园广场。

    广场上端,七、八栋别墅式的农宅全为新建。我急切地奔垭脊的土堰而去,想看看堰里的水是否依旧清澈,却见着堰无滴水,一班工人正把土堰改造着,水泥已完全覆盖住浮土,堰面还在建着亭榭我并不担心土堰变洋水会清澈不再,也不顾虑山风吹来水而涟漪不兴,只是感到土堰没了原汁原味有点缺憾。好在土地岭上的奇泉犹在,它会伴着一声响雷重生一池碧水并护佑池水永不涸竭的吧。

    站在垭脊,最想看的当然还有观尖山了。但见五年前的那条险径已为石级蹬道所替代,蹬道如练凌空下垂,两边钢索护险,上达观顶,下接垭脊,计有四百六十余级。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一条三百余米的索道,从土地岭右侧延伸出来的臂膀顶端(此处修建了聚贤亭),越过仙姑岩幽深的峡谷,连接到蹬道的半腰,更增添了入观先登神路、拜神须攀险峰的神秘感。

    聚贤亭是观赏和拍摄仙姑岩的最佳位置。调焦时,我的镜头里赫然出现了一位酷似现代美女的“仙姑”她乌发高绾,脸罩黑纱,身着青衣,丁字步态,亭亭玉立;左臂自然弯曲,作伸手邀请之状;右臂匿贴身后,姿态幽雅,惟妙惟肖,似一幅巨大的油画与整个岩壁浑然一体。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把我的发现描述给大家,大伙看了都兴奋起来:像,像,太像妙龄美女了!作为黄龙观旅游开发顾问的修平兄感叹道:仙姑岩的名字不知始于何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