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晨曦戴月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明假期,抱恙在家,踏青无望。随手翻开从同事手里抢来的书——往事并不如烟,不看则已,一看整个人就沉进去。
张伯钧、聂绀弩、张伯驹、罗隆基、储安平这些原本很陌生的名字,透过章诒和平淡的叙述,一个个穿越历史的风尘向我走来,走进我的脑海,走进的我心灵。他们的形象,由陌生到清晰、到个性鲜明,一个个桀骜不拘地站立在眼前,让我振奋,也让我心痛。如今,这些大知识分子、大儒生,其渊博的学识、不拘的灵魂、铮铮的傲骨,都淹没在历史的泡沫中,让后人嘘唏不已。
掩卷沉思,心潮难伏。忍不住问,那个疯狂的时代,究竟给华夏文明、给后人留下多少创伤?一场大革命,打着文化的幌子,毁掉了多少文化,又残杀了多少知识分子!放眼中华大地,如今尚存的,还有多少真正的大儒!还有多少大知识分子!还有多少文化良知!且看今天的中华文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大裂谷,那是五千年文化的断层!是今人无法继往开来的千古悲恸!
当张养浩在潼关痛心疾呼“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时,他还不曾看到,王朝兴衰,苦的不仅是黎明百姓,还有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华夏文明!“河殇”曾指出“王朝兴衰这种周期性的大动乱,把生产力、把华夏文明一次次的淹没,让历史、文明一次次的倒退。”此话不该是危言耸听吧!
政治是什么?人类没有政治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但政治也常在弹指间把社会秩序灰飞烟灭,把人类文明、把活生生的人性玩弄于鼓股掌中。
张伯驹,这位风流倜傥的才俊,倾其家产,重金收藏国宝,只为了让国宝“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新中国建立后,他把国宝倾囊捐出,后人一直传颂他的慷慨献宝,仿佛他的人生价值体现体现在献宝上!然而这样一位无私奉献国宝的才俊,却因“不够级别”无法住进条件较好的病房,最终因感冒转成肺炎而亡。难怪他死后,有人会跑到北大医院叫骂!
虽未读过张伯驹的片言只语,但在章诒和的叙述中,隐约感受到这位博儒所特有的散淡精神和悠闲的态度。正是这种散淡和悠闲,合成了张伯驹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意志,让他无论身处何境,都能平和从容。我想,这就是知识分子的硬度吧,这种硬度,足以对拒政治对人的品质和心灵的销蚀。这样的文人,实在可爱可敬可佩!
“聂绀弩在经历了人生的艰难和惨厉,在体味了反人性的诬陷和背信弃义之后,带着内心深处的荒凉,带着任何人无法解读的寂寞,带着隐秘的生活体验,终日写作、抽烟、埋头读书、沉思。他以文学为精神方向,以写作为生存方式,继续活下去,有如一叶孤舟斩离喧嚣的港湾,驶向苍茫的大海。”读到此,我眼前仿佛看到一位弓着背的老人,孤独地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伏案疾书。聂绀弩是不幸的,但聂绀弩又是万幸的,毕竟在遭受了人生的大悲剧后,他还能找到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斯人已逝,往事已矣,那些高贵的、桀骜的灵魂都已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痛心。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往事不该如烟,它让我们沉思,它要我们沉思,它逼迫你沉思。
作者章诒和,晚年回顾这段历史,以切身的体会,用一种超然物外的口吻,回顾、叙述那段往事,平和得没有多少个人的情绪。所有的情绪,都留给读者去咀嚼,去品味。“此类笔法,惟有大境界者方能为之。”(孙郁)
然而这样一本平和的回忆录,被严家炎称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足称‘以史为鉴’的教材”却被列为禁书,被查封。这说明了什么?这恰恰暴露了社会的虚弱!为什么不敢正视过失?为什么要掩盖真像?真像掩盖得住吗?时间、历史不正向我们证明一切吗?为什么还要掩耳盗铃?
痛心之余,还有一种情绪在心里很不协调的冒烟,我想我是羡慕章诒和了。虽然她历经万劫磨难,(作者自称,她经历了从天堂、地狱、人间),但她毕竟生在大儒尚存的时代,与他们朝夕相处,感受着大儒的气息和光泽。她可以跟母亲李建生学书法,跟潘素学国画,实在令人羡慕不已啊。
清明假期,抱恙在家,踏青无望。随手翻开从同事手里抢来的书——往事并不如烟,不看则已,一看整个人就沉进去。
张伯钧、聂绀弩、张伯驹、罗隆基、储安平这些原本很陌生的名字,透过章诒和平淡的叙述,一个个穿越历史的风尘向我走来,走进我的脑海,走进的我心灵。他们的形象,由陌生到清晰、到个性鲜明,一个个桀骜不拘地站立在眼前,让我振奋,也让我心痛。如今,这些大知识分子、大儒生,其渊博的学识、不拘的灵魂、铮铮的傲骨,都淹没在历史的泡沫中,让后人嘘唏不已。
掩卷沉思,心潮难伏。忍不住问,那个疯狂的时代,究竟给华夏文明、给后人留下多少创伤?一场大革命,打着文化的幌子,毁掉了多少文化,又残杀了多少知识分子!放眼中华大地,如今尚存的,还有多少真正的大儒!还有多少大知识分子!还有多少文化良知!且看今天的中华文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大裂谷,那是五千年文化的断层!是今人无法继往开来的千古悲恸!
当张养浩在潼关痛心疾呼“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时,他还不曾看到,王朝兴衰,苦的不仅是黎明百姓,还有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华夏文明!“河殇”曾指出“王朝兴衰这种周期性的大动乱,把生产力、把华夏文明一次次的淹没,让历史、文明一次次的倒退。”此话不该是危言耸听吧!
政治是什么?人类没有政治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但政治也常在弹指间把社会秩序灰飞烟灭,把人类文明、把活生生的人性玩弄于鼓股掌中。
张伯驹,这位风流倜傥的才俊,倾其家产,重金收藏国宝,只为了让国宝“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新中国建立后,他把国宝倾囊捐出,后人一直传颂他的慷慨献宝,仿佛他的人生价值体现体现在献宝上!然而这样一位无私奉献国宝的才俊,却因“不够级别”无法住进条件较好的病房,最终因感冒转成肺炎而亡。难怪他死后,有人会跑到北大医院叫骂!
虽未读过张伯驹的片言只语,但在章诒和的叙述中,隐约感受到这位博儒所特有的散淡精神和悠闲的态度。正是这种散淡和悠闲,合成了张伯驹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意志,让他无论身处何境,都能平和从容。我想,这就是知识分子的硬度吧,这种硬度,足以对拒政治对人的品质和心灵的销蚀。这样的文人,实在可爱可敬可佩!
“聂绀弩在经历了人生的艰难和惨厉,在体味了反人性的诬陷和背信弃义之后,带着内心深处的荒凉,带着任何人无法解读的寂寞,带着隐秘的生活体验,终日写作、抽烟、埋头读书、沉思。他以文学为精神方向,以写作为生存方式,继续活下去,有如一叶孤舟斩离喧嚣的港湾,驶向苍茫的大海。”读到此,我眼前仿佛看到一位弓着背的老人,孤独地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伏案疾书。聂绀弩是不幸的,但聂绀弩又是万幸的,毕竟在遭受了人生的大悲剧后,他还能找到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斯人已逝,往事已矣,那些高贵的、桀骜的灵魂都已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痛心。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往事不该如烟,它让我们沉思,它要我们沉思,它逼迫你沉思。
作者章诒和,晚年回顾这段历史,以切身的体会,用一种超然物外的口吻,回顾、叙述那段往事,平和得没有多少个人的情绪。所有的情绪,都留给读者去咀嚼,去品味。“此类笔法,惟有大境界者方能为之。”(孙郁)
然而这样一本平和的回忆录,被严家炎称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足称‘以史为鉴’的教材”却被列为禁书,被查封。这说明了什么?这恰恰暴露了社会的虚弱!为什么不敢正视过失?为什么要掩盖真像?真像掩盖得住吗?时间、历史不正向我们证明一切吗?为什么还要掩耳盗铃?
痛心之余,还有一种情绪在心里很不协调的冒烟,我想我是羡慕章诒和了。虽然她历经万劫磨难,(作者自称,她经历了从天堂、地狱、人间),但她毕竟生在大儒尚存的时代,与他们朝夕相处,感受着大儒的气息和光泽。她可以跟母亲李建生学书法,跟潘素学国画,实在令人羡慕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