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笔香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初秋的季节总让人有许多的思绪,有怀念,有思念,有淡淡的忧愁,有无尽的懊悔,这一切都在步入千灯古镇之后,突然消失了踪迹。第一眼站在恒升桥上俯瞰整个千灯古镇时候,心就这样莫名的安静下来。
小桥流水人家的布局始终给人一种家的温暖,即便是外乡人,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也能够为心灵找到一水的柔情与悸动。千灯是我见过的古镇中最小的一个,它精致、小巧、紧凑地沿着千灯浦一字排开,你只消一个午后,就能够静静地将它看完。
但你其实不需要漫无目的的走马观花,你尽可以坐在桥边的木椅下,静静的仰望白云穿梭在秦峰塔的上空,听钟声从延福寺里悠扬的传来,想着自己的恋人与朋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水乡里,做着一个远离尘世的秋梦。
这梦很浅,却充满了诗意与曲意。这里是昆曲的发源地,也是元末明初戏曲家、昆曲鼻祖顾坚的家乡所在。他自号“风月散人”不汲汲于功名,心安于在千墩(千灯古名)古镇作曲填词,留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他善于南辞,能“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终于成为了昆山腔创始人。正是这一方小小的水乡孕育出的曲调优美的水韵,在千灯浦上吟唱了数百年,却依然保留了那个原始昆腔的味道。时光辗转千年,小镇在这些文人的赞美下,宛如一袭青衣的女子轻轻的甩动她长长的水袖,越见雅致脱俗。
当我步入顾坚纪念馆,早已人去楼空,里面静静的一个人也没有,偌大的戏台与空空的椅子仿佛告诉我这里刚刚上演了一场人生大戏,而我却姗姗来迟,错过了演出时间。我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看着戏台上一位红衣正旦与一位蓝衣巾生在默默地对视,仿佛正在给我演绎一段精彩的昆曲。我心底是很渴望在这样的地方能听上一曲昆腔,然而竟不能如愿。二楼旷味斋里,顾坚的蜡像栩栩如生,正端坐凝思,执笔写着他挚爱的昆曲。走出顾坚纪念馆之后,我便在手机上找来浣纱记来听,在如此漫长的石板街上听戏,吴越春秋那久远的事仿佛扑面而来,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穿越感。脚底下的石板此刻也变得富有诗意,越发跳跃,乍看好似曲谱上的一个个音符。
浣纱记中的婉转低回,千回百转,哎哎呀呀,足以让人放缓脚步,沉浸其中,何况更有这样精致的水乡作为背景。江水汩汩的北流,带去了岂止是无尽的哀愁,更有文人们乐在其中的一份壮志难酬。柳永说:“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我想顾坚就是这样一位洒脱尽致,不拘流俗的曲中仙子,宁可用自己世界里的风花雪月为自己造一方诗意的天空,也不要在一个乱世做一个草莽英雄。心中的柔情与水乡的精致都被他淋漓尽致的运用到昆曲上来,世间尽可以少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样的元末霸王,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少了顾坚这样的文化中坚,他们带给百姓的不是一朝一代的变化,而是世世代代心灵上的永久悸动。昆曲至今流传了六百年,哀怨低回的曲调不知抚慰了多少代江南百姓忧伤的心灵。
千古江山,英雄难觅,唯有这样精致的昆曲曲韵依旧在这样的水乡深处流淌。它浸润过的每一个地方似乎都被打上了昆腔柔情的印记。那些从小巷深处走出来的女子,也似乎都变得灵秀动人,从小听着咿咿呀呀的昆剧,骨子里也一定是柔软多情的。
在顾坚纪念馆不远处,还有一位同姓的晚辈后学,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清代朴学领袖顾炎武,他那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声音响彻寰宇,一如千灯的灯火一样亮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他与先祖顾坚一样,生逢乱世,却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他坚持抗清,不作贰臣,不汲汲于功名,宁愿在书斋里做一个遗民诗人,相较于降清的同乡诗人钱谦益,他的人格无疑更让人尊敬。
顾炎武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他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经世为一,将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他人生的理想。他将“平生之志与业”都写进了他的得意之作日知录中,成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部巨著。在乱世,他与他的先祖顾坚都成为了一个时代文化的开山鼻祖,也许并不偶然,这里的千年文脉早已植入每一个后学的心中,仅顾家就曾一门四进士,不远处余家还出了一位尚书,举人更是多不胜数。这个地方不大,却人文荟萃,文脉悠悠,让人醉心流连于此,也许正因为有这些文化精英的世代经营,才有了如今底蕴深厚的千灯。
行走在千年石板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飘香四溢的特色小吃,足以让人打发一个无聊的午后。夕阳时分,我还徜徉在这里,久久不愿离去,便到延福寺小憩,那耸入云霄的秦峰塔,巍峨庄严的大雄宝殿,寺内传来的袅袅檀香味,都能把我的心带入一个佛家世界。看着宝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圆洞门,上有隶书砖雕门额写着“性空世界”、“水月道场”一下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水月庵,我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金钏,需要撮土为香,虔诚的追缅。也许需要追缅的正是那些逐渐远去的美丽时光,和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人。
好在我昆山最好的朋友就在不远处,她亲切的一声问候,足以让我水乡的梦做得更宁静温馨。当我离开的时候,回首望着那高耸的秦峰塔,一弯新月已经镶嵌在天边,仿佛是在告诉我有位亲爱的朋友正深深地思念着我。
初秋的季节总让人有许多的思绪,有怀念,有思念,有淡淡的忧愁,有无尽的懊悔,这一切都在步入千灯古镇之后,突然消失了踪迹。第一眼站在恒升桥上俯瞰整个千灯古镇时候,心就这样莫名的安静下来。
小桥流水人家的布局始终给人一种家的温暖,即便是外乡人,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也能够为心灵找到一水的柔情与悸动。千灯是我见过的古镇中最小的一个,它精致、小巧、紧凑地沿着千灯浦一字排开,你只消一个午后,就能够静静地将它看完。
但你其实不需要漫无目的的走马观花,你尽可以坐在桥边的木椅下,静静的仰望白云穿梭在秦峰塔的上空,听钟声从延福寺里悠扬的传来,想着自己的恋人与朋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水乡里,做着一个远离尘世的秋梦。
这梦很浅,却充满了诗意与曲意。这里是昆曲的发源地,也是元末明初戏曲家、昆曲鼻祖顾坚的家乡所在。他自号“风月散人”不汲汲于功名,心安于在千墩(千灯古名)古镇作曲填词,留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他善于南辞,能“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终于成为了昆山腔创始人。正是这一方小小的水乡孕育出的曲调优美的水韵,在千灯浦上吟唱了数百年,却依然保留了那个原始昆腔的味道。时光辗转千年,小镇在这些文人的赞美下,宛如一袭青衣的女子轻轻的甩动她长长的水袖,越见雅致脱俗。
当我步入顾坚纪念馆,早已人去楼空,里面静静的一个人也没有,偌大的戏台与空空的椅子仿佛告诉我这里刚刚上演了一场人生大戏,而我却姗姗来迟,错过了演出时间。我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看着戏台上一位红衣正旦与一位蓝衣巾生在默默地对视,仿佛正在给我演绎一段精彩的昆曲。我心底是很渴望在这样的地方能听上一曲昆腔,然而竟不能如愿。二楼旷味斋里,顾坚的蜡像栩栩如生,正端坐凝思,执笔写着他挚爱的昆曲。走出顾坚纪念馆之后,我便在手机上找来浣纱记来听,在如此漫长的石板街上听戏,吴越春秋那久远的事仿佛扑面而来,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穿越感。脚底下的石板此刻也变得富有诗意,越发跳跃,乍看好似曲谱上的一个个音符。
浣纱记中的婉转低回,千回百转,哎哎呀呀,足以让人放缓脚步,沉浸其中,何况更有这样精致的水乡作为背景。江水汩汩的北流,带去了岂止是无尽的哀愁,更有文人们乐在其中的一份壮志难酬。柳永说:“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我想顾坚就是这样一位洒脱尽致,不拘流俗的曲中仙子,宁可用自己世界里的风花雪月为自己造一方诗意的天空,也不要在一个乱世做一个草莽英雄。心中的柔情与水乡的精致都被他淋漓尽致的运用到昆曲上来,世间尽可以少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样的元末霸王,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少了顾坚这样的文化中坚,他们带给百姓的不是一朝一代的变化,而是世世代代心灵上的永久悸动。昆曲至今流传了六百年,哀怨低回的曲调不知抚慰了多少代江南百姓忧伤的心灵。
千古江山,英雄难觅,唯有这样精致的昆曲曲韵依旧在这样的水乡深处流淌。它浸润过的每一个地方似乎都被打上了昆腔柔情的印记。那些从小巷深处走出来的女子,也似乎都变得灵秀动人,从小听着咿咿呀呀的昆剧,骨子里也一定是柔软多情的。
在顾坚纪念馆不远处,还有一位同姓的晚辈后学,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清代朴学领袖顾炎武,他那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声音响彻寰宇,一如千灯的灯火一样亮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他与先祖顾坚一样,生逢乱世,却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他坚持抗清,不作贰臣,不汲汲于功名,宁愿在书斋里做一个遗民诗人,相较于降清的同乡诗人钱谦益,他的人格无疑更让人尊敬。
顾炎武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他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经世为一,将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他人生的理想。他将“平生之志与业”都写进了他的得意之作日知录中,成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部巨著。在乱世,他与他的先祖顾坚都成为了一个时代文化的开山鼻祖,也许并不偶然,这里的千年文脉早已植入每一个后学的心中,仅顾家就曾一门四进士,不远处余家还出了一位尚书,举人更是多不胜数。这个地方不大,却人文荟萃,文脉悠悠,让人醉心流连于此,也许正因为有这些文化精英的世代经营,才有了如今底蕴深厚的千灯。
行走在千年石板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飘香四溢的特色小吃,足以让人打发一个无聊的午后。夕阳时分,我还徜徉在这里,久久不愿离去,便到延福寺小憩,那耸入云霄的秦峰塔,巍峨庄严的大雄宝殿,寺内传来的袅袅檀香味,都能把我的心带入一个佛家世界。看着宝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圆洞门,上有隶书砖雕门额写着“性空世界”、“水月道场”一下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水月庵,我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金钏,需要撮土为香,虔诚的追缅。也许需要追缅的正是那些逐渐远去的美丽时光,和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人。
好在我昆山最好的朋友就在不远处,她亲切的一声问候,足以让我水乡的梦做得更宁静温馨。当我离开的时候,回首望着那高耸的秦峰塔,一弯新月已经镶嵌在天边,仿佛是在告诉我有位亲爱的朋友正深深地思念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