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是读书天
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赤粿粿的真理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翻开近两年自己写的文章,竟然发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年的冬季,自己对文字的贡献特别少。尤其在12月和1月,甚至一篇文章都没写成。这是为何?工作忙似乎不是一个借口——自己的文章多半晚上写成,而自己晚上鲜有加班工作的习惯。是不是恰好那个月份遇上春节,因为忙着过节,所以也偷懒了一下?似乎这个理由说得过去,但也不全是。总觉得冬天与自己有仇,一到这个时候,人就懒洋洋的,书也少读,脑子空荡荡,不想事情,也没什么灵感。还没到子时,就爬上了被窝,找周公算命去了。
近来,从一篇文章了解到,原来人会犯一种叫做“冬季忧郁症”的毛病。在冬季缺乏运动、阳光、温暖的情况下,人很容易没精神、没动力。自己是否也犯这种病症呢?不知道。冬天因为天气缘故,往往会减少社交频率,容易节省很多时间,按理会有较多闲暇读书。结果也不是。也许所有的责任都要归咎到天气。南方的天气,到了冬天,虽然没有结冰,但是却让人坐着打冷颤。不像北方有暖气,南方的室内极少有供暖设备。所以,人很难长久安静地坐着看书,那样会觉得浑身冻得不自在。
读书不单受季节影响,往往也分场合的。有人说,读鲁迅的作品,要选择晚上。因为只有在夜里,才读得出他老人家处在一片暗无天日的社会,以笔当枪跟黑暗势力作斗争的艰险背景。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白天适合闲读纯文学或报章体文学,如沉默的大多数守望的距离读者;晚上适合细读历史、哲学或政论性文作品,如资治通鉴老子极权主义的起源南方周末。正如听音乐一样,白天适合摇滚,晚上适合抒情;白天讲感受,晚上讲吸收;白天玩轻松,晚上玩深刻。
冬天读书,不能像看电视一样,蜷缩在被窝里舒舒服服地“睡读”简简单单翻两页就睡着了——这显然不是读书人应有的治学态度。躺着本来就是睡觉、休息的天然专利,以如此姿态看书,既是对书本的亵渎,也是对睡眠的不尊重,显然不是读书人健康的学习状态。跟头悬梁、锥刺股和凿壁偷光的前辈们相比,如此心态实在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心态。当然,丝毫不把近视以及知识放在眼内又是一回事。
严格来说,自己也算是个好读之人,自小坐老父的自行车出行、逛街市,随身还常备着一本书,痴迷到分秒必争的程度;在学校当然也是不务正业,教科书与课外书比翼齐飞。在那个视闲书野书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年代,我的“随身看”没少让老师当做情敌般收缴乃至销毁而后快。当然,一个嗜读如食的人,往往也是个嗜书如命的人。还在学校呆的时候,伙食费往往会为购书而输血。见到所钟爱的书,不惜大肆举债买下来,中国杂文八大家南怀瑾全集系列丛书就是这样给自己搬回了家。不过,这书却多是旧书或者盗版书——按照那时候自己的经济能力,是够不上条件经常光临大书店去“品盛宴”的,只能在旧书店或街边的盗版书摊“吃快餐”
在那段经济欠独立的年月,对于购书史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冬天”但却是读书生涯的“春天”那时的自己废寝忘食啃下了不少的大部头。但等到自己从学校毕业出来,工作了,钱包发福买得起书的时候,却适逢网络时代。互网络上海量的电子书资源泛滥成灾,喜欢哪本就疯狂下载,而且图书馆也是咫尺之遥,根本犯不着浪费时间再到书店去。但是慢慢地发觉,就在电子书一本又一本陆续撑满电脑硬盘的时候,自己的阅读兴趣却正随着时间一点一点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沉湎于所谓“快餐文化”的影视剧中。这不能不说是个可爱的玩笑。
天气又开始冻了,似乎有些深秋初冬的味道。压在箱底的书本,是时候拿出来温习温习了。其实只要愿意,秋天更是读书时,趁现在还不冷——当然,冬天也可以是读书天的。
翻开近两年自己写的文章,竟然发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年的冬季,自己对文字的贡献特别少。尤其在12月和1月,甚至一篇文章都没写成。这是为何?工作忙似乎不是一个借口——自己的文章多半晚上写成,而自己晚上鲜有加班工作的习惯。是不是恰好那个月份遇上春节,因为忙着过节,所以也偷懒了一下?似乎这个理由说得过去,但也不全是。总觉得冬天与自己有仇,一到这个时候,人就懒洋洋的,书也少读,脑子空荡荡,不想事情,也没什么灵感。还没到子时,就爬上了被窝,找周公算命去了。
近来,从一篇文章了解到,原来人会犯一种叫做“冬季忧郁症”的毛病。在冬季缺乏运动、阳光、温暖的情况下,人很容易没精神、没动力。自己是否也犯这种病症呢?不知道。冬天因为天气缘故,往往会减少社交频率,容易节省很多时间,按理会有较多闲暇读书。结果也不是。也许所有的责任都要归咎到天气。南方的天气,到了冬天,虽然没有结冰,但是却让人坐着打冷颤。不像北方有暖气,南方的室内极少有供暖设备。所以,人很难长久安静地坐着看书,那样会觉得浑身冻得不自在。
读书不单受季节影响,往往也分场合的。有人说,读鲁迅的作品,要选择晚上。因为只有在夜里,才读得出他老人家处在一片暗无天日的社会,以笔当枪跟黑暗势力作斗争的艰险背景。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白天适合闲读纯文学或报章体文学,如沉默的大多数守望的距离读者;晚上适合细读历史、哲学或政论性文作品,如资治通鉴老子极权主义的起源南方周末。正如听音乐一样,白天适合摇滚,晚上适合抒情;白天讲感受,晚上讲吸收;白天玩轻松,晚上玩深刻。
冬天读书,不能像看电视一样,蜷缩在被窝里舒舒服服地“睡读”简简单单翻两页就睡着了——这显然不是读书人应有的治学态度。躺着本来就是睡觉、休息的天然专利,以如此姿态看书,既是对书本的亵渎,也是对睡眠的不尊重,显然不是读书人健康的学习状态。跟头悬梁、锥刺股和凿壁偷光的前辈们相比,如此心态实在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心态。当然,丝毫不把近视以及知识放在眼内又是一回事。
严格来说,自己也算是个好读之人,自小坐老父的自行车出行、逛街市,随身还常备着一本书,痴迷到分秒必争的程度;在学校当然也是不务正业,教科书与课外书比翼齐飞。在那个视闲书野书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年代,我的“随身看”没少让老师当做情敌般收缴乃至销毁而后快。当然,一个嗜读如食的人,往往也是个嗜书如命的人。还在学校呆的时候,伙食费往往会为购书而输血。见到所钟爱的书,不惜大肆举债买下来,中国杂文八大家南怀瑾全集系列丛书就是这样给自己搬回了家。不过,这书却多是旧书或者盗版书——按照那时候自己的经济能力,是够不上条件经常光临大书店去“品盛宴”的,只能在旧书店或街边的盗版书摊“吃快餐”
在那段经济欠独立的年月,对于购书史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冬天”但却是读书生涯的“春天”那时的自己废寝忘食啃下了不少的大部头。但等到自己从学校毕业出来,工作了,钱包发福买得起书的时候,却适逢网络时代。互网络上海量的电子书资源泛滥成灾,喜欢哪本就疯狂下载,而且图书馆也是咫尺之遥,根本犯不着浪费时间再到书店去。但是慢慢地发觉,就在电子书一本又一本陆续撑满电脑硬盘的时候,自己的阅读兴趣却正随着时间一点一点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沉湎于所谓“快餐文化”的影视剧中。这不能不说是个可爱的玩笑。
天气又开始冻了,似乎有些深秋初冬的味道。压在箱底的书本,是时候拿出来温习温习了。其实只要愿意,秋天更是读书时,趁现在还不冷——当然,冬天也可以是读书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