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苍白的芦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喜欢读书,从小就是。
关于我读书最早记忆发生在学龄前:爸爸给我买过一本小公鸡的故事书,我能从头背到尾,一字不差。姨家和我同龄的小姐姐,每次来我家住亲戚,总是哭哭啼啼的找妈妈,为了哄她,我给她背书上的故事,虽然姐姐还是哭,而我却得到了大人的赞扬。推想那时年龄应该极小,所以大家才会在我长大后每逢谈到此事就会一遍遍的夸我。
因为有一个在外工作的爸爸,所以我的连环画、小人书在全村的小孩中是最多的。上小学时曾利用手里的图书资源做过“生意”一个盛夏,几个孩子在田里割草,比我大两岁的队长的儿子向我建议图书要偿阅读:借书看的小朋友每人每次贡献一份青草,他来当执行官,利益均分。而我们只需坐在大树底下凉快,最后草篮总是满满的。
因为看的书多,语文成绩一直很好。从有作文课的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就常常成为老师课上宣读的范文。
高中学习是紧张的。在匆匆奔向教室的人流中,我还是常常拐弯跑到学校冷清的图书馆里借书看。晚自习后回到宿舍,同学们是要点上蜡烛复习功课的,我的床头也点着蜡烛,不过我看的是小说。我把所能借到的小说都读了,长时间的用眼不当,到高二就混了个近视眼,加入了“有学问”的行列,当然也只有自己才知道近视的原因了。
大学修的是理科。功课不紧,同学们去图书馆借的都是砖头般厚的专业书,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抱回去当枕头用了。我借的是文学类的书,古今中外的都看,对一些前苏联名著,是怀着敬畏之情看下去的。最喜欢看的还是轻松娱乐的武侠书,能借到的统统看,日子过的倒也充实。同学中读闲书的不是很多,谈恋爱的不少,所以大学时代一直没找到一个讨论文学的志同者。
工作后没了图书馆,其他书源少之又少,可读的书开始青黄不接。几个苦闷的同事商量着要办省图的图书证,又听说那里的书老掉牙,路还远,最终没成。
上班的苦恼和生活的琐碎,让我开始怀念可以自由阅读的大学时光,发誓时光若是倒流,一定好好利用时间再多读一些书。
有机会当了一回编导,提交了一个文案,是关于探讨互联网时代人们读书的,题目叫你在读书吗,台里考虑到收视率,又改成了调查中学生教辅用书的使用情况。在素材录制过程中,邀请到的教授、嘉宾和观众席里的大学生围绕着读书讨论得很热烈。节目后来也获了奖。
对于读书,最难忘最美妙的一次体验来自于一个阴雨天。那时我十几岁吧,在村小学教书的姐姐管理着学校的图书,每次邮递员都是把新期刊送上家门让姐签收,若赶上假期,我就有机会先睹为快。六月的连阴天,时间显得孤寂漫长,小伙伴们这时是不串门的。堂屋正中先停上一辆地排车,再铺上席子褥子,就搭成一个临时的躺椅,躺在上面看的是一本小说月刊。那是一部中篇小说,我完全融入了小说描述的情景中:十年动乱时期一对青年夫妻,女主人公竹叶子是一个漂亮善良的人,因为革命小将丈夫的错误,跟着吃了很多苦。反复阅读了好几遍,书中伐竹子、运竹子的那段南方生活,恍若亲历。
心中读书的理想境界,只发生了那一次,心无旁逸,用心灵体会文学的魅力。
喜欢读书,从小就是。
关于我读书最早记忆发生在学龄前:爸爸给我买过一本小公鸡的故事书,我能从头背到尾,一字不差。姨家和我同龄的小姐姐,每次来我家住亲戚,总是哭哭啼啼的找妈妈,为了哄她,我给她背书上的故事,虽然姐姐还是哭,而我却得到了大人的赞扬。推想那时年龄应该极小,所以大家才会在我长大后每逢谈到此事就会一遍遍的夸我。
因为有一个在外工作的爸爸,所以我的连环画、小人书在全村的小孩中是最多的。上小学时曾利用手里的图书资源做过“生意”一个盛夏,几个孩子在田里割草,比我大两岁的队长的儿子向我建议图书要偿阅读:借书看的小朋友每人每次贡献一份青草,他来当执行官,利益均分。而我们只需坐在大树底下凉快,最后草篮总是满满的。
因为看的书多,语文成绩一直很好。从有作文课的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就常常成为老师课上宣读的范文。
高中学习是紧张的。在匆匆奔向教室的人流中,我还是常常拐弯跑到学校冷清的图书馆里借书看。晚自习后回到宿舍,同学们是要点上蜡烛复习功课的,我的床头也点着蜡烛,不过我看的是小说。我把所能借到的小说都读了,长时间的用眼不当,到高二就混了个近视眼,加入了“有学问”的行列,当然也只有自己才知道近视的原因了。
大学修的是理科。功课不紧,同学们去图书馆借的都是砖头般厚的专业书,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抱回去当枕头用了。我借的是文学类的书,古今中外的都看,对一些前苏联名著,是怀着敬畏之情看下去的。最喜欢看的还是轻松娱乐的武侠书,能借到的统统看,日子过的倒也充实。同学中读闲书的不是很多,谈恋爱的不少,所以大学时代一直没找到一个讨论文学的志同者。
工作后没了图书馆,其他书源少之又少,可读的书开始青黄不接。几个苦闷的同事商量着要办省图的图书证,又听说那里的书老掉牙,路还远,最终没成。
上班的苦恼和生活的琐碎,让我开始怀念可以自由阅读的大学时光,发誓时光若是倒流,一定好好利用时间再多读一些书。
有机会当了一回编导,提交了一个文案,是关于探讨互联网时代人们读书的,题目叫你在读书吗,台里考虑到收视率,又改成了调查中学生教辅用书的使用情况。在素材录制过程中,邀请到的教授、嘉宾和观众席里的大学生围绕着读书讨论得很热烈。节目后来也获了奖。
对于读书,最难忘最美妙的一次体验来自于一个阴雨天。那时我十几岁吧,在村小学教书的姐姐管理着学校的图书,每次邮递员都是把新期刊送上家门让姐签收,若赶上假期,我就有机会先睹为快。六月的连阴天,时间显得孤寂漫长,小伙伴们这时是不串门的。堂屋正中先停上一辆地排车,再铺上席子褥子,就搭成一个临时的躺椅,躺在上面看的是一本小说月刊。那是一部中篇小说,我完全融入了小说描述的情景中:十年动乱时期一对青年夫妻,女主人公竹叶子是一个漂亮善良的人,因为革命小将丈夫的错误,跟着吃了很多苦。反复阅读了好几遍,书中伐竹子、运竹子的那段南方生活,恍若亲历。
心中读书的理想境界,只发生了那一次,心无旁逸,用心灵体会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