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苍白的芦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阔别家乡20多年了,再回到家已是完全不同的心情,我出生的故乡,我欢乐的童年,在这里记录下父亲给我的关爱和荣耀,今天我回到这里,却是送回我的父亲,我的已经化成灰的父亲。
我趴在坟头哀哀的哭,我的身后围了一群人,全是我们以前的老街坊,我们以前像一家人一样在一起生活过,虽然不见有20年,但还是心心相连,她们敬佩父亲的善良和热心,她们都为父亲送行来了,她们像失去一个亲人一样为父亲流泪,她们是我朴实的农村大婶。
有人拉住我劝我别哭了,是我们家附近的大奶奶,她旁边还站着一个抱孩子的年轻妇女,我认不出她是谁,大奶奶看我认不出来,赶快给我解释:这是你大姑。我想起来,她是大奶奶的大女儿,我们小时候在一块玩的,我们年龄相当,我总是叫她的名字小英,小英是个智障儿,有点缺心眼,没想到她变成这样一个面色红润健康的抱孩子的妈妈。我们家搬出去好久了,不大经常回来,这次回来安葬父亲,才有故人相见的机会,而且我们身不由己还要回去,没时间在故乡多留恋哪怕一分钟的时间。大奶奶知道这些的吧,看我关注小英和她的孩子,忙给我解释:她原先那家嫌不生孩子,整天给生气,离了,到这家马上就有了。
小英是我小时候的玩伴,那时候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村里年龄相仿的孩子就是最好的玩伴,我和小英家又是近邻,对小英自然最熟悉不过。
到现在还记得小英对不符合她的逻辑的人和事高声调笑时的语气和夸张的大笑: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议论事情“这样怎么能行!”那意思是怀疑不按她的标准行事的人智商太低,或者简直来自火星,表现出她高人一筹的智商。这语调和笑声也许来自她观察到的周围最有智慧的人的表现,因为小英智商低,所以她要处处表现比别人心眼多,这是她的一个美好追求,也许在她的知识层面她认为这是拥有智慧的象征,像我们村同样是智障的一个男青年,总是爱像知识分子一样在上衣口袋里别上钢笔,而且是两只。
在我的记忆力,小英有过一个壮举。我们小时还有一段农村生产队的经历,大家一块下地干活,一块收工回家,很有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记得夏天一个暮色四起的傍晚,我们一伙干活的大人、割草的小孩一起吵吵嚷嚷的回家,小英和小梅几乎同时看见前面的地上躺着的一个钱包,两人都扑上去,还是小英动作略微超前一点,抢先抢到钱包。因为那时物质生活贫乏,捡到钱包无疑具有天上掉馅饼的新闻爆炸力,而且让人艳羡,小英几乎成了一个传奇英雄,这件事情曾一度成为我们几户人家讨论的热点事件,在我们耳边吵吵嚷嚷好长一段时间,甚至两家还为此生出了一点芥蒂。
关于小英可笑的事也有,当时农村人一项很大的社交活动是赶集,逢集必赶,是村民的传统。这个传统保留到现在,今年鬼节我回家给父亲烧纸,正赶上镇上大集,路上汇集了一群赶场一样赶集的人,还有小时候记忆中的风采。小英跟着奶奶,领着小妹妹赶集,一老俩小因为分不清纸币的面值是二分还是五分,都到了夏天中午头上,娘仨连碗水都没喝就从集上回来了,渴得两个孩子趴到沟沿上喝河水。
记忆中的事还像昨天一样清晰,实际上转眼我们都步入中年,世事难料,没想到我会在安葬父亲的时候碰见小英,没想到小英已是一位母亲。
阔别家乡20多年了,再回到家已是完全不同的心情,我出生的故乡,我欢乐的童年,在这里记录下父亲给我的关爱和荣耀,今天我回到这里,却是送回我的父亲,我的已经化成灰的父亲。
我趴在坟头哀哀的哭,我的身后围了一群人,全是我们以前的老街坊,我们以前像一家人一样在一起生活过,虽然不见有20年,但还是心心相连,她们敬佩父亲的善良和热心,她们都为父亲送行来了,她们像失去一个亲人一样为父亲流泪,她们是我朴实的农村大婶。
有人拉住我劝我别哭了,是我们家附近的大奶奶,她旁边还站着一个抱孩子的年轻妇女,我认不出她是谁,大奶奶看我认不出来,赶快给我解释:这是你大姑。我想起来,她是大奶奶的大女儿,我们小时候在一块玩的,我们年龄相当,我总是叫她的名字小英,小英是个智障儿,有点缺心眼,没想到她变成这样一个面色红润健康的抱孩子的妈妈。我们家搬出去好久了,不大经常回来,这次回来安葬父亲,才有故人相见的机会,而且我们身不由己还要回去,没时间在故乡多留恋哪怕一分钟的时间。大奶奶知道这些的吧,看我关注小英和她的孩子,忙给我解释:她原先那家嫌不生孩子,整天给生气,离了,到这家马上就有了。
小英是我小时候的玩伴,那时候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村里年龄相仿的孩子就是最好的玩伴,我和小英家又是近邻,对小英自然最熟悉不过。
到现在还记得小英对不符合她的逻辑的人和事高声调笑时的语气和夸张的大笑: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议论事情“这样怎么能行!”那意思是怀疑不按她的标准行事的人智商太低,或者简直来自火星,表现出她高人一筹的智商。这语调和笑声也许来自她观察到的周围最有智慧的人的表现,因为小英智商低,所以她要处处表现比别人心眼多,这是她的一个美好追求,也许在她的知识层面她认为这是拥有智慧的象征,像我们村同样是智障的一个男青年,总是爱像知识分子一样在上衣口袋里别上钢笔,而且是两只。
在我的记忆力,小英有过一个壮举。我们小时还有一段农村生产队的经历,大家一块下地干活,一块收工回家,很有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记得夏天一个暮色四起的傍晚,我们一伙干活的大人、割草的小孩一起吵吵嚷嚷的回家,小英和小梅几乎同时看见前面的地上躺着的一个钱包,两人都扑上去,还是小英动作略微超前一点,抢先抢到钱包。因为那时物质生活贫乏,捡到钱包无疑具有天上掉馅饼的新闻爆炸力,而且让人艳羡,小英几乎成了一个传奇英雄,这件事情曾一度成为我们几户人家讨论的热点事件,在我们耳边吵吵嚷嚷好长一段时间,甚至两家还为此生出了一点芥蒂。
关于小英可笑的事也有,当时农村人一项很大的社交活动是赶集,逢集必赶,是村民的传统。这个传统保留到现在,今年鬼节我回家给父亲烧纸,正赶上镇上大集,路上汇集了一群赶场一样赶集的人,还有小时候记忆中的风采。小英跟着奶奶,领着小妹妹赶集,一老俩小因为分不清纸币的面值是二分还是五分,都到了夏天中午头上,娘仨连碗水都没喝就从集上回来了,渴得两个孩子趴到沟沿上喝河水。
记忆中的事还像昨天一样清晰,实际上转眼我们都步入中年,世事难料,没想到我会在安葬父亲的时候碰见小英,没想到小英已是一位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