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大穿越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十五章、直捣黄龙犹未足
冬日的朝阳,刺透了弥漫的晨雾,洒落在犹如苍龙般雄伟的燕山之上。
广袤的山野之间白雪皑皑,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此时都还躺在积雪的怀抱中酣睡。
虽然冬天的山脉一片萧索、鸟兽绝迹,但散落其间的奇岩异石、巍峨屹立的悬崖峭壁,依旧保持着威风凛凛的姿态。而山崖之间几株怒放的梅花树,更是给这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增添了一抹鲜亮的色彩。
浮空城堡“第三新东京”的大厅里,刚刚醒来不久的岳飞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端着早餐在宽敞明亮的密封玻璃窗旁边坐下,略带好奇地俯瞰着脚下蜿蜒耸立的燕山——这片自从唐末五代契丹崛起以来,已有足足二百年未见汉家旗帜,让中原百姓感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华夏故土!
从先秦时代开始,燕山就是分割了草原与汉地的天然边界线,也是华夏文明与游牧蛮族的斗争前沿。自从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整整将近二百年间,中原的汉家志士一直念念不忘地要重新夺回这座中原的北大门,远的如周世宗、宋太宗的历次伐辽,近的如宋徽宗在五年前的“宣和北伐”,犹如执念般地一而再、再而三举兵北上……然而结果却是屡屡受挫,乃至于大败亏输,一败涂地。
事实上,岳飞和韩世忠也都参加过五年前的那两次北伐,但最多只是在燕京的郊外,遥遥眺望过这道拱卫华夏北方边境上千年的燕山天堑,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还能翻过燕山,向着更遥远的北方大步挺进!
而且还是在雪花纷飞、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
想到这里,岳飞忍不住微微哆嗦了一下,又下意识地把身上的羽绒服裹得更紧了一些。
——哆啦a梦临时赶造的这座浮空城“第三新东京”虽然外形壮观华丽,雄壮大气,宛如天上宫阙,但内里却是个粗制滥造的样子货(以未来世界的标准),既没有电力和自来水供应,更没有中央暖气系统。在汴梁一带飞行的时候,就已是冷得够呛。等到了天寒地冻的燕云十六州,被寒冬腊月的朔风一吹,更是当真有如冰窖一般,那寒意是跟针扎似的“飕飕飕”往骨头里钻,任凭众人把火盆生得再旺也是无用。
对此,郭京等人倒也不是没有准备,之前在汴梁和相州的时候,就想要搜集一批棉衣和棉被,以备北上之时御寒所用……然后却惊讶地发现,在宋朝这会儿,棉布还没有被普及!老百姓居然在穿纸衣服!
——在北宋时期,由于棉花产量甚少,棉布难得一见,丝绸又价格昂贵,故而贫穷人家常用纸来做衣冠。王禹的《道服》诗中就有云:“楮冠布褐皂纱巾。”(楮是当时造纸的主要原材料,故称楮冠。)“幸有藜烹粥,何惭纸为襦。”等等。此外还有纸帐、纸被之类。故有“宋人穿纸,元人穿棉”之说……
至于棉花种植和棉布纺织的大规模普及,则是要等到明清两朝——具体来说,就是元代黄道婆跑到海南岛上,向当地黎族人偷学来纺织棉花的技术,并且带回江南老家进行推广之后的事情了。
在此之前的唐宋时期,种植棉花的地区仅仅局限于新疆、云南、广东、广西、福建那些偏远的蛮荒之地,一直要到南宋末年或元朝初年,棉花的种植才在长江下游和陕西等地逐渐传播开来。
事实上,棉花的种植并不算非常麻烦,但真正阻挡了棉花普及的问题,是它的脱籽工序——因为棉籽生于棉桃内部,数量又多,缠在棉絮之上,凭着手工剥起来简直像是做噩梦。直到黎族人发明了新式的剥棉花工具,解决了这一难关,棉布在中国民间的普及才成为可能。
所以,在北宋末年这会儿,棉布还在被中原人称为“白叠布”,是一种比丝绸还要稀罕的奢侈品,根本没有在民间普及开来。想要在短时间内,给一支军队装备上全套的棉衣和棉被,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棉衣未能大规模普及之前,除了那种看着就寒碜的纸衣之外,古代中国人一直在用麻布作为主要衣料。虽然麻布也有粗细,给人穿的麻布不可能像麻袋那么粗糙,但若是比起棉花来,不论是保暖还是舒服,都要差得很远。如果当真让人穿着一身麻衣在寒冬腊月里闯满洲……那多半是要冻死的!
古代的中国农民之所以有“猫冬”的习俗,就是因为在这样严寒的时节里,若是没有很好的御寒衣物,根本没有谁敢长时间地在野外晃悠,只能乖乖的呆在房屋里烤火,等待冬日的结束。
亏得郭京这个护国真人的面子够大,总算是发动各家豪门权贵,设法征集到了一批皮衣和毛毡,但摊到八百将士身上,数量还是略嫌不足……于是,哆啦a梦只得又让野比大雄回到家里,和他妈妈一起拿着刚刚典当财物得来的日元钞票,去旧货市场买了不少旧棉被和二手羽绒服,这才算是补上了冬衣的缺口。
对于身上这套超越时代的保暖冬装,岳飞和他的同僚们都表示了极度的惊叹和喜爱——这个什么“羽绒服”已经远比他们平时舍不得穿的羊皮袄,都要更舒服也更暖和了。尽管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到底要如何... -->>
第三十五章、直捣黄龙犹未足
冬日的朝阳,刺透了弥漫的晨雾,洒落在犹如苍龙般雄伟的燕山之上。
广袤的山野之间白雪皑皑,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此时都还躺在积雪的怀抱中酣睡。
虽然冬天的山脉一片萧索、鸟兽绝迹,但散落其间的奇岩异石、巍峨屹立的悬崖峭壁,依旧保持着威风凛凛的姿态。而山崖之间几株怒放的梅花树,更是给这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增添了一抹鲜亮的色彩。
浮空城堡“第三新东京”的大厅里,刚刚醒来不久的岳飞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端着早餐在宽敞明亮的密封玻璃窗旁边坐下,略带好奇地俯瞰着脚下蜿蜒耸立的燕山——这片自从唐末五代契丹崛起以来,已有足足二百年未见汉家旗帜,让中原百姓感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华夏故土!
从先秦时代开始,燕山就是分割了草原与汉地的天然边界线,也是华夏文明与游牧蛮族的斗争前沿。自从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整整将近二百年间,中原的汉家志士一直念念不忘地要重新夺回这座中原的北大门,远的如周世宗、宋太宗的历次伐辽,近的如宋徽宗在五年前的“宣和北伐”,犹如执念般地一而再、再而三举兵北上……然而结果却是屡屡受挫,乃至于大败亏输,一败涂地。
事实上,岳飞和韩世忠也都参加过五年前的那两次北伐,但最多只是在燕京的郊外,遥遥眺望过这道拱卫华夏北方边境上千年的燕山天堑,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还能翻过燕山,向着更遥远的北方大步挺进!
而且还是在雪花纷飞、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
想到这里,岳飞忍不住微微哆嗦了一下,又下意识地把身上的羽绒服裹得更紧了一些。
——哆啦a梦临时赶造的这座浮空城“第三新东京”虽然外形壮观华丽,雄壮大气,宛如天上宫阙,但内里却是个粗制滥造的样子货(以未来世界的标准),既没有电力和自来水供应,更没有中央暖气系统。在汴梁一带飞行的时候,就已是冷得够呛。等到了天寒地冻的燕云十六州,被寒冬腊月的朔风一吹,更是当真有如冰窖一般,那寒意是跟针扎似的“飕飕飕”往骨头里钻,任凭众人把火盆生得再旺也是无用。
对此,郭京等人倒也不是没有准备,之前在汴梁和相州的时候,就想要搜集一批棉衣和棉被,以备北上之时御寒所用……然后却惊讶地发现,在宋朝这会儿,棉布还没有被普及!老百姓居然在穿纸衣服!
——在北宋时期,由于棉花产量甚少,棉布难得一见,丝绸又价格昂贵,故而贫穷人家常用纸来做衣冠。王禹的《道服》诗中就有云:“楮冠布褐皂纱巾。”(楮是当时造纸的主要原材料,故称楮冠。)“幸有藜烹粥,何惭纸为襦。”等等。此外还有纸帐、纸被之类。故有“宋人穿纸,元人穿棉”之说……
至于棉花种植和棉布纺织的大规模普及,则是要等到明清两朝——具体来说,就是元代黄道婆跑到海南岛上,向当地黎族人偷学来纺织棉花的技术,并且带回江南老家进行推广之后的事情了。
在此之前的唐宋时期,种植棉花的地区仅仅局限于新疆、云南、广东、广西、福建那些偏远的蛮荒之地,一直要到南宋末年或元朝初年,棉花的种植才在长江下游和陕西等地逐渐传播开来。
事实上,棉花的种植并不算非常麻烦,但真正阻挡了棉花普及的问题,是它的脱籽工序——因为棉籽生于棉桃内部,数量又多,缠在棉絮之上,凭着手工剥起来简直像是做噩梦。直到黎族人发明了新式的剥棉花工具,解决了这一难关,棉布在中国民间的普及才成为可能。
所以,在北宋末年这会儿,棉布还在被中原人称为“白叠布”,是一种比丝绸还要稀罕的奢侈品,根本没有在民间普及开来。想要在短时间内,给一支军队装备上全套的棉衣和棉被,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棉衣未能大规模普及之前,除了那种看着就寒碜的纸衣之外,古代中国人一直在用麻布作为主要衣料。虽然麻布也有粗细,给人穿的麻布不可能像麻袋那么粗糙,但若是比起棉花来,不论是保暖还是舒服,都要差得很远。如果当真让人穿着一身麻衣在寒冬腊月里闯满洲……那多半是要冻死的!
古代的中国农民之所以有“猫冬”的习俗,就是因为在这样严寒的时节里,若是没有很好的御寒衣物,根本没有谁敢长时间地在野外晃悠,只能乖乖的呆在房屋里烤火,等待冬日的结束。
亏得郭京这个护国真人的面子够大,总算是发动各家豪门权贵,设法征集到了一批皮衣和毛毡,但摊到八百将士身上,数量还是略嫌不足……于是,哆啦a梦只得又让野比大雄回到家里,和他妈妈一起拿着刚刚典当财物得来的日元钞票,去旧货市场买了不少旧棉被和二手羽绒服,这才算是补上了冬衣的缺口。
对于身上这套超越时代的保暖冬装,岳飞和他的同僚们都表示了极度的惊叹和喜爱——这个什么“羽绒服”已经远比他们平时舍不得穿的羊皮袄,都要更舒服也更暖和了。尽管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到底要如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