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然一反常态,派出大将颜良、文丑为主将,审配为参谋,率领五万大军借道徐州,来攻打袁白来了!对此,袁丁有着自己的想法,当初被王诺当枪使,牵头在沙县伏击元起,这件事的负面影响,一直到两年之后的今天,依旧没有完全消除,前不久随着王诺被元协处死,当初沙县一战的前因后果又被公诸于天下,让袁丁更加感到了压力。
舆论往往可以毁掉一个大有可为的人的前途,古时有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说法,就是如果所有人都埋汰你的话,就算你身强力壮,也会夭亡,更不要谈施展抱负了。因此,袁丁为了维护自己的声望,借着这次袁白自立为帝的机会,不惜派出重兵来讨伐袁白。袁丁的目的不是为了袁白的地盘,也不为了钱粮,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拿袁白来做垫脚石,挽回自己受到损失的声望。在直接利益的面前,袁丁也顾不得什么兄弟情义了,而且袁白做的蠢事,已经激起了众怒,激起了民愤,袁丁要是在这个情况下,还顾念兄弟情义,那他才是真的犯傻了。反之,袁丁站在元协这一边,率兵讨伐袁白,这样大义灭亲的举动,可以为袁丁赢得不少赞誉。
再说宇宫照烈,他不但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兵指东南,准备征讨袁白,还让镇守青州的泰河让开道路。放袁丁的五万大军过境,顺着徐州南下。宇宫照烈和袁丁的矛盾,在一年之前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当初为了争夺青州。宇宫照烈和袁丁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以每人占据青州半部而暂时结束了这场争斗。
宇宫照烈之所以会轻易的放颜良、文丑二人率袁军过境,是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的。他和袁丁之间的争斗。乃是私利;而天子诏,则是公道。在公道面前,宇宫照烈只能暂时放下私利,这样做,可以大大减轻他面对袁白的压力,毕竟袁白麾下有着三十余万将士,而宇宫照烈只带来了五万人马,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能有袁丁部下的颜良、文丑做临时帮手,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这样做还可以为他赚得好名声,宇宫照烈是想借那些文人之口,向世人昭示自己的忠诚:看,在大义面前,我宇宫照烈的胸襟是多么宽广,连仇敌袁丁都可以从我的境内进军讨伐不臣!泰山是枭雄,宇宫照烈更是枭雄,这样捞取名声的好机会,宇宫照烈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另外,宇宫照烈的内心中还有一个想法,他的这个想法,目前只有郭嘉一个人能隐约的猜到。袁丁盘踞冀州和青州半部,北疆已经被元协正式命名为光州了,取重现壮汉光辉之意。在十四州又一部中,人口最为密集的,就是冀州和青州了,袁丁占据着这两个地盘,大量的人口被他掌握在手中,始终是宇宫照烈的心腹大患。宇宫照烈心中清楚,为了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他和袁丁之间,早晚必有一战,而且这一战的时间,越快越好。时间久了,袁丁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根本,说不定会发展到不可撼动的程度,那样的话,可不符合宇宫照烈的既定战略。因此,宇宫照烈打算,放颜良文丑的五万军过境,但是过境容易,再想退回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宇宫照烈已经打定主意,要趁着这次讨伐袁白的机会,把袁丁派来的五万大军消灭在江淮!
只是,宇宫照烈想要消灭这五万袁军,还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否则的话,贸然发起攻击,他会成为第二个袁氏兄弟,也会被搞臭。不管怎么说,袁丁也是奉诏讨伐不臣,派出来的军队,也算是朝廷的义军了。这件事,宇宫照烈也只能见机行事了。
盘踞在荆州的元表,也派来了军队,统帅就是昔日和元起有过梁子的江夏太守黄祖。这些年以来,元表从来不轻易对外用兵,而是把战略重心,转移到防御江东的孙坚上来。因此,荆州一半的粮草都囤积在最靠近江东的江夏郡,也就是黄祖的地盘上,这就造成黄祖日益骄横了起来,越发嚣张。后来孙坚身死之后,元表想收回江夏的粮草和兵权,但是黄祖却以防御袁白为由,断然拒绝了元表的命令。现在,袁白自立为帝,元协又发布诏书号召各路诸侯讨伐不臣,元表干脆就把黄祖派了出来,打算借机消磨掉黄祖的傲气,进而把兵权拿回到自己的手里。
黄祖当初就是以防御袁白为借口,拒绝交出兵权和钱粮的,现在却被元表以此为理由,命令他出兵讨伐袁白,这一招,打的黄祖措手不及,而且这次命令,可不单单是元表的命令,还是天子诏书的旨意。黄祖若再拒绝,那就等于是公然造反了,无奈之下,黄祖只能自认倒霉,忍气吞声的带着驻扎在江夏的三分之一人马,前来讨伐袁白了。
于是,就出现了先前袁白焦头烂额的一幕。截止到今日,已经有宇宫照烈亲自率军五万、袁丁派颜良文丑以及审配率军五万、元表派黄祖率兵一万、陶谦派泰山率军六千,这四路诸侯引兵前来了,再加上盘踞在江东的孙策所部数万雄兵,以及渡海而来的元起部下甘静、鲁肃的一万五千水军,大略一计算,各路诸侯派出来的军士,已经达到了十六、七万之众,实在是让袁白忧心如焚,要是早知称帝会这么惨,袁白说什么也不会称帝啊,现在,他的肠子都悔青了。
然一反常态,派出大将颜良、文丑为主将,审配为参谋,率领五万大军借道徐州,来攻打袁白来了!对此,袁丁有着自己的想法,当初被王诺当枪使,牵头在沙县伏击元起,这件事的负面影响,一直到两年之后的今天,依旧没有完全消除,前不久随着王诺被元协处死,当初沙县一战的前因后果又被公诸于天下,让袁丁更加感到了压力。
舆论往往可以毁掉一个大有可为的人的前途,古时有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说法,就是如果所有人都埋汰你的话,就算你身强力壮,也会夭亡,更不要谈施展抱负了。因此,袁丁为了维护自己的声望,借着这次袁白自立为帝的机会,不惜派出重兵来讨伐袁白。袁丁的目的不是为了袁白的地盘,也不为了钱粮,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拿袁白来做垫脚石,挽回自己受到损失的声望。在直接利益的面前,袁丁也顾不得什么兄弟情义了,而且袁白做的蠢事,已经激起了众怒,激起了民愤,袁丁要是在这个情况下,还顾念兄弟情义,那他才是真的犯傻了。反之,袁丁站在元协这一边,率兵讨伐袁白,这样大义灭亲的举动,可以为袁丁赢得不少赞誉。
再说宇宫照烈,他不但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兵指东南,准备征讨袁白,还让镇守青州的泰河让开道路。放袁丁的五万大军过境,顺着徐州南下。宇宫照烈和袁丁的矛盾,在一年之前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当初为了争夺青州。宇宫照烈和袁丁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以每人占据青州半部而暂时结束了这场争斗。
宇宫照烈之所以会轻易的放颜良、文丑二人率袁军过境,是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的。他和袁丁之间的争斗。乃是私利;而天子诏,则是公道。在公道面前,宇宫照烈只能暂时放下私利,这样做,可以大大减轻他面对袁白的压力,毕竟袁白麾下有着三十余万将士,而宇宫照烈只带来了五万人马,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能有袁丁部下的颜良、文丑做临时帮手,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这样做还可以为他赚得好名声,宇宫照烈是想借那些文人之口,向世人昭示自己的忠诚:看,在大义面前,我宇宫照烈的胸襟是多么宽广,连仇敌袁丁都可以从我的境内进军讨伐不臣!泰山是枭雄,宇宫照烈更是枭雄,这样捞取名声的好机会,宇宫照烈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另外,宇宫照烈的内心中还有一个想法,他的这个想法,目前只有郭嘉一个人能隐约的猜到。袁丁盘踞冀州和青州半部,北疆已经被元协正式命名为光州了,取重现壮汉光辉之意。在十四州又一部中,人口最为密集的,就是冀州和青州了,袁丁占据着这两个地盘,大量的人口被他掌握在手中,始终是宇宫照烈的心腹大患。宇宫照烈心中清楚,为了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他和袁丁之间,早晚必有一战,而且这一战的时间,越快越好。时间久了,袁丁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根本,说不定会发展到不可撼动的程度,那样的话,可不符合宇宫照烈的既定战略。因此,宇宫照烈打算,放颜良文丑的五万军过境,但是过境容易,再想退回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宇宫照烈已经打定主意,要趁着这次讨伐袁白的机会,把袁丁派来的五万大军消灭在江淮!
只是,宇宫照烈想要消灭这五万袁军,还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否则的话,贸然发起攻击,他会成为第二个袁氏兄弟,也会被搞臭。不管怎么说,袁丁也是奉诏讨伐不臣,派出来的军队,也算是朝廷的义军了。这件事,宇宫照烈也只能见机行事了。
盘踞在荆州的元表,也派来了军队,统帅就是昔日和元起有过梁子的江夏太守黄祖。这些年以来,元表从来不轻易对外用兵,而是把战略重心,转移到防御江东的孙坚上来。因此,荆州一半的粮草都囤积在最靠近江东的江夏郡,也就是黄祖的地盘上,这就造成黄祖日益骄横了起来,越发嚣张。后来孙坚身死之后,元表想收回江夏的粮草和兵权,但是黄祖却以防御袁白为由,断然拒绝了元表的命令。现在,袁白自立为帝,元协又发布诏书号召各路诸侯讨伐不臣,元表干脆就把黄祖派了出来,打算借机消磨掉黄祖的傲气,进而把兵权拿回到自己的手里。
黄祖当初就是以防御袁白为借口,拒绝交出兵权和钱粮的,现在却被元表以此为理由,命令他出兵讨伐袁白,这一招,打的黄祖措手不及,而且这次命令,可不单单是元表的命令,还是天子诏书的旨意。黄祖若再拒绝,那就等于是公然造反了,无奈之下,黄祖只能自认倒霉,忍气吞声的带着驻扎在江夏的三分之一人马,前来讨伐袁白了。
于是,就出现了先前袁白焦头烂额的一幕。截止到今日,已经有宇宫照烈亲自率军五万、袁丁派颜良文丑以及审配率军五万、元表派黄祖率兵一万、陶谦派泰山率军六千,这四路诸侯引兵前来了,再加上盘踞在江东的孙策所部数万雄兵,以及渡海而来的元起部下甘静、鲁肃的一万五千水军,大略一计算,各路诸侯派出来的军士,已经达到了十六、七万之众,实在是让袁白忧心如焚,要是早知称帝会这么惨,袁白说什么也不会称帝啊,现在,他的肠子都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