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中文网 www.zw95.net,尘尘埃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何为禅?一则印度故事是这样说的:一条小鱼向一位鱼王问道:“我常听人说起海的事情,可是海是什么?它在哪里?”鱼王解释说:“你不断在海里居住,在海里活动,而且还把生命放在海里。海在你里面,也在你外面,并且你生于海,终归于海。海包围着你,就象你自己的身体。”
何为禅?如果你高兴,不妨试一试。但禅是自动自发的,不请自来的。真禅显示于日常生活之中,真心显示于行为动作之中。它不仅可以打开任何一种有限的知觉,而且可以打开每一个人的无限天性的一道内在之门。
心灵得到解脱,心灵多么自在!假禅绞尽脑汁,犹如传教士和推销员苦心杜撰故事来推销他们的教义和贷色。如此看它,翻里翻外,翻外翻内:此心因你而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你便会情不自禁、谦和有礼地活在奇境之中。
关于禅的第一个故事:从前有位老太婆,建了一座茅屋,供养一位和尚修行二十年,常令一名佳人送饭服侍。最后老太婆想试试这个和尚的修行工夫究竟如何。一天,她叫那个女子抱住这个和尚问道:“正这么时如何?”女子奉旨而行,和尚却用诗回答:“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回来将情形汇报后,老太婆听了生气地说:“我白白养了他二十年时光!他对你的需要理也不理,他对你的情况问也不问。他虽不必表面示热情,但至少也得表示同情!”于是将这和尚赶走,放了一把火,将茅屋烧成了灰烬。
关于禅的第二个故事:仪山禅师,一日洗澡,因水太热,叫他的一个年轻弟子提桶冷水来冲凉一些。这位弟子奉命提了水来,将热水冲凉了,便将桶内多余的水泼在地上。“笨蛋!”仪山禅师骂道:“大小事物各有所用,何不活用?给树树也欢喜,水也活着。何不拿去浇浇花草?你凭什么要浪费寺里的每一滴水?”听到这里,这位年轻的弟子因此开悟了,于是将他的法号改为“滴水”后来终于成了受人尊敬的“滴水和尚”
关于禅的第三个故事:某次坦山与一道友走上一条泥浆路,天下着大雨。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女郎,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的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来吧,故娘,”坦山说着,然后就把故娘抱过了泥路。道友一直闷声不响,直到天黑歇脚寄宿,才按捺不住地对坦山说:“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那样做?”坦山答道:“什么?那个女人吗?我早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么?”
关于禅的第四个故事:大愚和愚堂两位禅师,奉邀去见一位大臣。刚一到达,愚堂就对这位大官说道:“你天性聪敏,能够学禅。”大愚说道:“胡扯,你怎么奉承这个呆头?他虽居高位,但对禅一窍不通。”结果,这位大官不但没有为愚堂建庙,却给大愚造了一座,且跟他学禅。
关于禅的第五个故事:大师慈云是著名的梵文学者,他年轻时常为他的师兄弟们讲课,他的母亲听了给他写了以下的一封信:孩儿,我认为你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因为你想做别人的活动辞典。知解和荣誉没有止境。我希望你停止这种讲学的事情,到深山小庙里去闭门潜修,把你的时间完全用在坐禅方面,以便获得真正的体悟。
关于禅的第六个故事:禅师释宗演说:“我心热似火,眼冷似灰。”他立下了如下的守则,终身信守不渝:晨起著衣之前,燃香静坐。守时休息,定时饮食,饮食适量,决不过饱。以独到之心待客,以待客之心独处。谨慎言词,言出必行。把握机会,不轻放过,但凡事须再思而行。已过不悔,展望将来。要有英雄的无畏,赤子的爱心。睡时好好去睡,要如长眠不起,醒时立即起床,如弃敝屣
。关于禅的第七故事:慧海禅师初见马祖,马祖问他“|从何处来,师云:“越州大云寺来。”“来此有求何事?”“来求佛法。”“我这里一无所有,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出走作什么?”“哪个是自家宝藏?”“即今问我者是你自家宝藏。一切具备,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须外求。”慧海禅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知觉。悟后经常对他的朋友说:“打开你的自家宝藏,自在运用!”
关于禅的第八个故事:一位尼师由于求悟心切,特地造了一尊佛像,并以金塑身,不论走到哪里,都将它携在身边。若干年之后,这位尼师在乡下的一座小庙中住了下来,庙里佛像很多,但都有一个龛子装着。这位尼师只想在自己的金佛前面焚香,而不希望她的香烟泽及别的佛像,因此她就千方百计设计了一只漏斗状的烟窗,让她的香烟只向自己的佛像飘去。结果,香烟熏黑了金佛的鼻子,使金佛变得非常难看。
关于禅的第九个故事:洪川大师将“第一义谛”四字写于纸上,复由雕工放大,刻于木板上面。在他写此四字之间,他的一名坦率的门人不知为他磨了多少墨汁,也作了不少批评。“这幅写得不好,”洪川写了第一幅后,他批评道。“这一幅呢?”“不佳,比前一幅还差,”这位弟子说道。洪川耐着性子一连写了八十四幅“第一义谛”仍然得不到这位弟子的赞许。最后,在他这位弟子走去片刻之间,他心想“我这下可避开他那锐利的目光了。”于是,在心无所羁的情况下,自自在在地挥就了“第一义谛”四个大字。他的弟子回来看了说道:“神品!”
几年前我在旧书摊淘得一本薄薄的书禅的故事,昨日信手拈来品读,内有故事九十一则,我只择了九则,这九则是我所能理解的九则,尚谈不上感悟。我无意作一名禅教徒,但无法排斥禅的作用,在这日益庸俗的世界,需要感悟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其实复杂与简单是一个感悟问题,即寻常所说的心态问题,了解了解禅义亦不无裨益。
何为禅?一则印度故事是这样说的:一条小鱼向一位鱼王问道:“我常听人说起海的事情,可是海是什么?它在哪里?”鱼王解释说:“你不断在海里居住,在海里活动,而且还把生命放在海里。海在你里面,也在你外面,并且你生于海,终归于海。海包围着你,就象你自己的身体。”
何为禅?如果你高兴,不妨试一试。但禅是自动自发的,不请自来的。真禅显示于日常生活之中,真心显示于行为动作之中。它不仅可以打开任何一种有限的知觉,而且可以打开每一个人的无限天性的一道内在之门。
心灵得到解脱,心灵多么自在!假禅绞尽脑汁,犹如传教士和推销员苦心杜撰故事来推销他们的教义和贷色。如此看它,翻里翻外,翻外翻内:此心因你而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你便会情不自禁、谦和有礼地活在奇境之中。
关于禅的第一个故事:从前有位老太婆,建了一座茅屋,供养一位和尚修行二十年,常令一名佳人送饭服侍。最后老太婆想试试这个和尚的修行工夫究竟如何。一天,她叫那个女子抱住这个和尚问道:“正这么时如何?”女子奉旨而行,和尚却用诗回答:“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回来将情形汇报后,老太婆听了生气地说:“我白白养了他二十年时光!他对你的需要理也不理,他对你的情况问也不问。他虽不必表面示热情,但至少也得表示同情!”于是将这和尚赶走,放了一把火,将茅屋烧成了灰烬。
关于禅的第二个故事:仪山禅师,一日洗澡,因水太热,叫他的一个年轻弟子提桶冷水来冲凉一些。这位弟子奉命提了水来,将热水冲凉了,便将桶内多余的水泼在地上。“笨蛋!”仪山禅师骂道:“大小事物各有所用,何不活用?给树树也欢喜,水也活着。何不拿去浇浇花草?你凭什么要浪费寺里的每一滴水?”听到这里,这位年轻的弟子因此开悟了,于是将他的法号改为“滴水”后来终于成了受人尊敬的“滴水和尚”
关于禅的第三个故事:某次坦山与一道友走上一条泥浆路,天下着大雨。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女郎,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的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来吧,故娘,”坦山说着,然后就把故娘抱过了泥路。道友一直闷声不响,直到天黑歇脚寄宿,才按捺不住地对坦山说:“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那样做?”坦山答道:“什么?那个女人吗?我早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么?”
关于禅的第四个故事:大愚和愚堂两位禅师,奉邀去见一位大臣。刚一到达,愚堂就对这位大官说道:“你天性聪敏,能够学禅。”大愚说道:“胡扯,你怎么奉承这个呆头?他虽居高位,但对禅一窍不通。”结果,这位大官不但没有为愚堂建庙,却给大愚造了一座,且跟他学禅。
关于禅的第五个故事:大师慈云是著名的梵文学者,他年轻时常为他的师兄弟们讲课,他的母亲听了给他写了以下的一封信:孩儿,我认为你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因为你想做别人的活动辞典。知解和荣誉没有止境。我希望你停止这种讲学的事情,到深山小庙里去闭门潜修,把你的时间完全用在坐禅方面,以便获得真正的体悟。
关于禅的第六个故事:禅师释宗演说:“我心热似火,眼冷似灰。”他立下了如下的守则,终身信守不渝:晨起著衣之前,燃香静坐。守时休息,定时饮食,饮食适量,决不过饱。以独到之心待客,以待客之心独处。谨慎言词,言出必行。把握机会,不轻放过,但凡事须再思而行。已过不悔,展望将来。要有英雄的无畏,赤子的爱心。睡时好好去睡,要如长眠不起,醒时立即起床,如弃敝屣
。关于禅的第七故事:慧海禅师初见马祖,马祖问他“|从何处来,师云:“越州大云寺来。”“来此有求何事?”“来求佛法。”“我这里一无所有,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出走作什么?”“哪个是自家宝藏?”“即今问我者是你自家宝藏。一切具备,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须外求。”慧海禅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知觉。悟后经常对他的朋友说:“打开你的自家宝藏,自在运用!”
关于禅的第八个故事:一位尼师由于求悟心切,特地造了一尊佛像,并以金塑身,不论走到哪里,都将它携在身边。若干年之后,这位尼师在乡下的一座小庙中住了下来,庙里佛像很多,但都有一个龛子装着。这位尼师只想在自己的金佛前面焚香,而不希望她的香烟泽及别的佛像,因此她就千方百计设计了一只漏斗状的烟窗,让她的香烟只向自己的佛像飘去。结果,香烟熏黑了金佛的鼻子,使金佛变得非常难看。
关于禅的第九个故事:洪川大师将“第一义谛”四字写于纸上,复由雕工放大,刻于木板上面。在他写此四字之间,他的一名坦率的门人不知为他磨了多少墨汁,也作了不少批评。“这幅写得不好,”洪川写了第一幅后,他批评道。“这一幅呢?”“不佳,比前一幅还差,”这位弟子说道。洪川耐着性子一连写了八十四幅“第一义谛”仍然得不到这位弟子的赞许。最后,在他这位弟子走去片刻之间,他心想“我这下可避开他那锐利的目光了。”于是,在心无所羁的情况下,自自在在地挥就了“第一义谛”四个大字。他的弟子回来看了说道:“神品!”
几年前我在旧书摊淘得一本薄薄的书禅的故事,昨日信手拈来品读,内有故事九十一则,我只择了九则,这九则是我所能理解的九则,尚谈不上感悟。我无意作一名禅教徒,但无法排斥禅的作用,在这日益庸俗的世界,需要感悟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其实复杂与简单是一个感悟问题,即寻常所说的心态问题,了解了解禅义亦不无裨益。